tokenpocket官网正版|中国疫情一旦全部放开的结果

作者: tokenpocket官网正版
2024-03-15 00:46:49

nytimes.com

mes.comPlease enable JS and disable any ad blocker

中国新冠疫情:清零政策退场与保全习近平的“面子” - BBC News 中文

疫情:清零政策退场与保全习近平的“面子” - BBC News 中文BBC News, 中文跳过此内容繁分类主页国际两岸英国科技财经视频材料BBC英伦网主页国际两岸英国科技财经视频材料BBC英伦网中国新冠疫情:清零政策退场与保全习近平的“面子”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BBC记者,发自北京2022年12月6日图像来源,Reuters图像加注文字,工作人员在北京一个住宅楼移除医疗垃圾,这里一些感染新冠的居民被允许在家中隔离。在中国,如果你想要知道政府在新冠防疫方面的打算,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就以北京为例。感染病例并没有显著的下降,但是现在公共交通不再要求核酸检测结果了;酒吧和餐厅也在慢慢地逐渐重开;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人感染新冠之后也被允许居家隔离,而不是被送去集中隔离设施。从周二(12月6日)起,进入超级市场、办公楼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不再需要出示检测结果。于是当你去审视当下到底是什么情况时,轨迹看来是很清晰了——政府似乎已经悄悄地放弃了新冠清零的目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新冠的相关防疫限制已经结束——比如,你还是需要有48小时以内的检测结果才能进入医院、学校、餐厅和健身房。同样,这并不代表一些限制措施在半年后将不再存在。但是,将每一波疫情的新增感染病例都清零的陈述性目标……已经消失了。新的计划似乎是要减慢病毒的传播,希望令医疗系统能够承受,而不是试图彻底消灭这一疾病。这可能涉及到在病毒扩散过程中对它进行监察,以管理感染扩散的流向,以及重症和死亡数量。某些时候,它可能意味着某些措施会重新实施,但是各城市不再需要新增病例数字清零才可开放。北京并不是唯一解除部分措施的地方——而各地区在这方面的差异也相当大。以东南省份浙江为例,除了特定职业的人群以外,不再需要定期的检测。 东部的山东省将不再要求在买咳嗽药或者开车上高速公路之前先接受检查;中部河南省则不再要求有核酸检测结果才能进入住宅社区。上海、武汉、重庆、广州、深圳和成都等大城市均有类似的放宽。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已经重开了超市、酒店、电影院和健身房。西藏的公共交通亦已恢复运行。就在几个星期前,中国政府还在敦促全民配合遵守清零防疫的措施。尽管有压倒性的证据显示中国的防疫封控措施严重打击经济和民众的生计,习近平在最近的党代表大会上仍然站在人民大会堂里,重申对他的这项标志性政策坚定不移。然后,抗议发生了。乌鲁木齐一座公寓楼火灾造成10人死亡,引发巨大公愤。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将死亡惨剧归咎于新冠封控措施,因为据称封锁使得消防人员无法进入现场,也阻挡了居民逃生的出路。北京否认这一点,而BBC也未能核实这些指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火灾导致了全国多地的示威。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体材料视频加注文字,新疆乌鲁木齐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封城一个又一个城市的抗议者要求结束新冠清零政策。他们想要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一些人开始要求习近平下台。自从1989年的政治动荡导致天安门广场的血腥镇压之后,从未出现过公众如此广泛地反对共产党的行动。忽然间,改变发生了——而中国民众开始开玩笑说,抗议其实是有用的。BBC记者报道中国新冠“清零”抗议时被警方殴打拘捕中国多地反封控示威:白纸成为抗议的象征上星期,前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去世,令政府更加备受压力。他的时代作为一个高速发展并且与外面世界重新连通的时期被很多人缅怀,与当下的状况对比鲜明。对于习近平政府来说,另一个危险是公众悼念的活动可能会演变成更多的抗议。这在几十年前已经发生过,当时改革派领袖胡耀邦去世,民众聚集纪念他,却演变成了天安门示威活动。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个曾经对新冠防疫政策引发的公愤严重低估的政府,现在忽然改变了思路。以一种保全面子的方式做到这一点,成了如今的要务。图像来源,EPA图像加注文字,北京公共交通不再要求民众有核酸阴性结果才能进入。封控民众远远超出必要时长的中国官员,是永远不会为此走出来向公众道歉的。但是,共产党开始通过官方媒体转变公共舆论导向,现在它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变种致死率已远低于过去。相较于此前,这是一个明确的转变。过去的主调是声称世界其他地方都陷于新冠疫情地狱之中,而国民应当为自己生活在安全的中国而感到幸运。如今,仍然存在着两项重大挑战。首先,是让更多的人接种疫苗,特别是长者和高危人群,这方面一直有不足。官方数据显示80岁以上的人群只有40%接种了疫苗加强针。此前在香港,未接种疫苗的长者在死亡人数中占据相当大的部分。驱动中国反“清零”抗议示威的年轻一代第二,官员本来有好几年的时间可以扩大中国医院重症监护(ICU,深切治疗)部门的容量。这在目前仍然不足,所以一旦新冠病例数量激增引发的急症病人大量增加,将对医疗系统构成巨大考验。出于这个原因,目标将会缓慢推进,试图确保医院不会爆满。如果爆满,封控措施总是可以再度实施的。中国的防疫新路线将会一步一步地演化,即使这意味着有时候会需要再倒退回去。相关主题内容新冠病毒疫情习近平中國中国清零解封抗议更多相关内容中国新冠疫情爆发一年后,经济复苏中普通市民的感受2020年12月4日中国反新冠封控示威:白纸成为抗议的象征2022年11月28日视频, 中国各地松动“清零”防疫政策 民众看法不一2022年12月6日中国新冠疫情:上海封控中的抢购、检测与隔离2022年3月30日驱动中国反“清零”抗议示威的年轻一代2022年12月2日中国多地“清零”抗议活动三个要点分析:特别之处、直接后果和政治影响2022年11月28日头条新闻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 TikTok在美面临被迫出售或彻底被禁6 小时前俄罗斯大选:精心控制的投票将让普京获得第五任期9 小时前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为何在中国大陆拿下票房冠军2024年3月12日特别推荐以色列有可能“消灭”哈马斯吗?2024年3月5日恒指再近历史低点 香港走向“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还是寄望“由治及兴”2024年1月30日北京施压与台湾“断交潮”持续:民众有何看法?邦交国会否“清零”?2024年1月25日碧桂园森林城市:中国开发商在马来西亚建造的“鬼城”2023年12月5日民粹主义还在进一步席卷全球?它对民主构成威胁吗?2023年12月7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首次转负 外企对中国失去兴趣了吗?2023年11月16日“热辣滚烫”的贾玲何以打破中国电影春节票房纪录2024年2月20日美国大选2024:为何特朗普仍如此受共和党人欢迎2024年1月17日偏离传统叙事 用文学和音乐记录自己的第二代台湾裔美国人2024年2月16日热读1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 TikTok在美面临被迫出售或彻底被禁2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为何在中国大陆拿下票房冠军3俄罗斯大选:精心控制的投票将让普京获得第五任期4TikTok美国年轻用户为何对中国威胁论不屑一顾最近更新: 2023年3月14日5中国人口“灰犀牛” :如何避免2050年的养老危机6耶鲁大学校名的来源 :一位在印度从事贪婪奴隶交易的捐赠者7中国科技公司真的会带来安全风险吗?最近更新: 2023年3月25日8金门渔船翻覆事件余波未了 两岸海空界线默契逐步失效9习近平的反腐斗争为何永无休止10中国两会:总理记者会被取消 打破30年惯例BBC News, 中文BBC值得信赖的原因使用条款隐私政策Cookies联络BBCDo not share or sell my info© 2024 BBC. BBC对外部网站内容不负责任。 阅读了解我们对待外部链接的

中国若“全面放开”可能有多少人死于新冠?为什么?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3.12.2022

中国若“全面放开”可能有多少人死于新冠?为什么?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3.12.2022

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我们的数据保护声明。

更多信息

OK

Inhalt

Navigation

Weitere Inhalte

Metanavigation

Suche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Albanian Shqip

Amharic አማርኛ

Arabic العربية

Bengali বাংলা

Bosnian B/H/S

Bulgarian Български

Chinese (Simplified) 简

Chinese (Traditional) 繁

Croatian Hrvatski

Dari دری

English English

French Français

German Deutsch

Greek Ελληνικά

Hausa Hausa

Hindi हिन्दी

Indonesian Indonesia

Kiswahili Kiswahili

Macedonian Македонски

Pashto پښتو

Persian فارسی

Polish Polski

Portuguese Português para África

Portuguese Português do Brasil

Romanian Română

Russian Русский

Serbian Српски/Srpski

Spanish Español

Turkish Türkçe

Ukrainian Українська

Urdu اردو

Wrong language? Change it here

DW.COM has chosen 中文 as your language setting.

DW.COM in 30 languages

DW 学院

关于DW

DW.COM

Deutsche Welle

在线报导

新闻广角

非常德国

德国新闻

政治

评论分析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足坛体坛

经典回顾

特别专题

1五1十议文革

DW中文50周年

Global Ideas

畅游莱茵河

世界遗产之旅

我为人人!德国的义务工作者

研究报告:中国2030

多媒体中心

正在直播

所有节目

新闻广角

非常德国

德国新闻

政治

评论分析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足坛体坛

在线报导

/

政治

政治

中国若“全面放开”可能有多少人死于新冠?为什么?

在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引发民众不满乃至抗议示威之后,包括北京和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开始逐步放松防疫措施。不过由于中国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和缺乏群体免疫力,“全面放开”可能带来的公共健康后果和医疗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也令人担忧。

资料照片:骑车路过央视附近的北京居民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在加快放松防疫措施的步伐,北京居民对于政府取消新冠病毒测试点表示欢呼,而深圳则不再要求人们在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出入公共场所时出示核酸检测阴性的证明。 尽管近日来中国单日新增感染病例数量不断地刷新纪录,一些城市仍然放松了在核酸检测和隔离方面的规定。路透社指出,中国希望让自己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更具有针对性。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分享了关于北京等地放松防疫措施的内容。其中一段显示工人用起重机将核酸检测设备搬到卡车上的视频广为传播。居住在北京的作家高瑜也发推文表示,自己居住的住宅楼已经解封,负责站岗的“大白”防疫人员也撤走了。 对“全面解封”既期待又担忧 路透社指出,面对严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开始逐渐松动,民众的心情是宽慰和担忧交织,因为全面解封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和对医疗体系的影响尚未可知。 不少医学研究者已经对中国如果全面放开防疫措施,将会有多少人死于新冠肺炎进行了分析。其中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和缺乏群体免疫力,是中国面对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弱点。 上海老年人如何看待动态清零? 对于“全面放开”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存在各种不同的估计。广西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卓家同上个月在《上海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如果参照香港今年的疫情发展,中国内地在放开防疫规定的情况下,可能面临2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根据他的预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将会激增至超过2.33亿。 今年5月,由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共同在专业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文章,如果中国放弃“清零“政策,同时又不采取其它保障措施比如加强疫苗接种和改善治疗条件,那么将有超过150万人因感染新冠而死亡。 根据他们的预测,参照全球收集的数据,在上述情况下,感染高峰时期对重症监护的需求将会超过现有容量的15倍。不过,这些专家也指出,如果能够在疫苗接种方面有所突破,那么这个150万的死亡数字有望得到明显减少。   (路透社等)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疫情之下 中国经济气喘吁吁  

日期

03.12.2022

主题

德中关系, 岛屿主权争端, 专题报道:全景观看“习马会”, 中国, 中共十九大

关键词

疫情,

中国,

清零,

抗议,

疫苗,

群体免疫

反馈: 意见反馈

打印

打印此页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4KR3h

相关内容

一年前 经济和民众压力下 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08.12.2023

一年前,面对经济急剧滑坡以及各地爆发的反政府抗议,中国官方终于放弃了习近平亲自决定、“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动态清零”政策。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怎样开始向“群体免疫”迈出了步伐。

习近平的打压如何让香港经济“很受伤”

11.03.2024

继《香港国安法》后,中国新23条的立法或将进一步导致更多跨国公司选择离开香港。香港作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还是正在转型扮演新的角色?香港金融业到底有多受伤?

客座评论:从稀少的游客到被迫流亡

10.02.2024

政治学者张俊华指出:如何振兴中国的旅游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旅游的环境需要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政治上的宽容。

日期

03.12.2022

主题

德中关系, 岛屿主权争端, 专题报道:全景观看“习马会”, 中国, 中共十九大

关键词

疫情,

中国,

清零,

抗议,

疫苗,

群体免疫

意见反馈

打印

打印此页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4KR3h

场景研究:中国未来会怎样?

24.10.2016

DW 一看你就懂!

12.04.2021

媒体看中国

德语媒体:中国正挤压德企在巴西的市场空间

中国已经改变在包括巴西在内的拉丁美洲投资策略。德国《商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以前中国的投资重点是能源、食品和原材料安全,现在是与创新相关的领域。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但与西方公司竞争,而且还在挤压德国企业的市场空间。

在线报导

新闻广角

非常德国

德国新闻

政治

评论分析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足坛体坛

经典回顾

 

各类主题

多媒体中心

正在直播

所有节目

德语天地

德语培训

高级课程

Community D

教德语

DW 服务

翻墙访问DW

招聘信息

订阅新闻

移动频道

RSS 服务

© 2024 德国之声 |

数据保护 |

无障碍声明 |

责任声明 |

联系方式

| 移动版

从“清零”到感染激增:中国防疫大逆转背后的混乱与压力 - 纽约时报中文网

”到感染激增:中国防疫大逆转背后的混乱与压力 - 纽约时报中文网国际 中国 商业与经济 镜头 科技 科学 健康 教育 文化 风尚 旅游 房地产 观点与评论 简繁中文简体 繁体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ENGLISH (英语)ESPAÑOL (西班牙语)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中国中文 中中英双语 双语英文 英从“清零”到感染激增:中国防疫大逆转背后的混乱与压力储百亮, 艾莎, KEITH BRADSHER2022年12月19日周三,上海的新冠病毒检测点。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原本是习近平“清零”战争的最新前线,但现在成为中国疫情防控大逆转的缩影,这一转变具有潜在的毁灭性,令共产党的绝对控制制度开始出现裂缝。上个月,这座城市经历了中国最大的一次疫情暴发,当时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命令官员继续进行大规模检测、封锁和隔离。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忠实地遵照执行,封锁了小区,并下令立即建造一座可容纳多达2.1万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坚决打好打赢疫情歼灭战,”11月27日,习近平的亲信陈敏尔对官员们说,“一天不耽误。”但10天后,中国突然放弃了习近平曾赌上声誉的“清零”战略。现在中国面临感染激增,习近平的做法导致官员们忙于应对混乱和不确定性。中国党媒将这一转变描述为一场承受巨大压力但经过不断平衡抉择后的退出,为重返经济繁荣时期开辟了道路。关于新冠病毒危险的警告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奥密克戎变种致病性弱的官方声明。《人民日报》周四在一篇长文中称,政府直到现在才放松政策,挽救了许多生命,并为习近平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进行辩护,称其“完全正确”。上个月,中国西南部的重庆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它的预期用途是隔离新冠患者。但是规则的突然放宽意味着轻症患者现在可以居家。 CNS,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实际上,审视重庆和其他地方如何展开政策转变,显示出政府已疲于应付一连串的新冠暴发、指令混乱、经济困境以及随后罕见的政治抗议。习近平将他之前在大流行病上的成功与“西方的混乱”进行了对比,并以此证明他对崛起中国的宏大叙事:有序、安全、有远见。但他没有计划从“清零”中有步骤地撤退,却让三年被事无巨细管理起来的困惑民众去见机行事。广告政府现在正奋力批准疫苗并获取西药,这些都是在过去回避的事。长期以来专注于消除病例的官员们正在努力调集资源来治疗激增的感染。即使中共是控制叙事的高手,也发现很难向焦虑的居民兜售这一突然转变的政策。这个周末,中国城市的街道依然安静,除了医院以外:人们排成长队接受新冠病毒检测或治疗,犹如诡异地回到了三年前的武汉,当时武汉是第一个受到病毒肆虐的城市。“总体上还是比较混乱,当然也是中招的也有,将近三分之一人从身边的朋友来看,”重庆心理咨询师谭刚强说,他之前帮助居民缓解封锁带来的压力,而现在变成了缓解突然开放的压力。周三,上海一家药店的顾客正在寻找非处方药。许多治疗感冒和流感的药物已经售罄。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很多人因为这样的在官方的宣传长期生活,解封后他们感觉到手无足措了,”他说。“甚者还有一部分希望政府恢复管控。”习近平自己的抗击新冠病毒的方法,可能无意中让中国陷入了这一动荡且可能具有毁灭性的转变。他把中国自上而下的抗疫动员变成了党组织力量的展示。两年来,他的新冠病毒战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接受,但最终这种努力使工作人员筋疲力尽,地方财政紧张,而且讨论谨慎过渡到开放的尝试也被淹没,更没有机会去设计方案。习近平没有合适的继任者,可能至少再执政十年。但突然转变所留下的伤疤可能会使人们更加不信任他的专断风格。广告康奈尔大学副教授万家瑞说:“这种快速反转部分反映了一人专权的程度。但同时也反映了官员试图取悦那个人的程度,并试图朝着他们以为他要去的地方奔跑——实际上是冲刺。”万家瑞的书《寻求真相和隐藏的事实》(Seeking Truth and Hiding Facts)考察了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治转型。压力下的系统在11月下旬中国各地城市抗议流行病限制措施后,许多人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变革的气息。然而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清零”战略会发生逆转,它被奉为保护中国14亿人口免受感染风暴冲击的必要战略。11月28日,在抗议期间,中国新闻机构新华社称“清零”方针是“制胜法宝”。几周前,在反对审查和新冠限制的示威活动中,北京的人们举着白纸,这种不言而喻的反抗在上个月的街头抗议活动中广泛流行。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大约在同一时间,负责新冠政策的中国副总理孙春兰告诉官员们要“坚定不移”。然后,当她在11月30日与卫生专家和官员会面时,语气发生了变化。广告“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孙春兰在国家卫健委会议上说。令人惊讶的是,她没有使用“清零”一词,这是该国放弃其长期坚持的做法的第一个暗示。甚至在抗议之前,该战略就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到11月下旬,疫情席卷了200多个城市。11月7日,国家当局确认了5496例新冠病例;到11月27日,这一数字接近4万,创下该国每日病例的历史新高。核酸混检——将20人或更多人的样本放入同一试管中进行检测,是一种快速、廉价的发现感染的方法,是“清零”政策的支柱,但在一些城市失去了意义。太多阳性结果导致为查出病毒携带者而进行的后续检测滞后。在北京,结果要几天才能出来。“太多的城市有感染;传播得太远了,”密切关注中国疫情的威格拉姆资本顾问公司负责人罗德尼·琼斯说。“问题是他们什么时候会认识到这一现实。”经济也受到了重创。购物者待在家里,要么被封锁,要么试图避免因无意中经过划定的病毒热点地区而被隔离。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份的零售额下降了近6%。房价继续长期下滑。习近平辩称,新冠病毒控制虽然繁重,但保护了中国的经济和健康,令世界羡慕。但这种痛苦开始转化为该党最大的恐惧之一:工人骚乱。本月早些时候,上海陆家嘴金融区一个冷清的购物中心。由于许多人留在家里,上个月的零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在中国中部的郑州,数以千计iPhone工厂的工人对延迟发放奖金和工厂对疫情的处理感到愤怒,与警察发生冲突。在中国南方的纺织制造区海珠,由于食品短缺和封锁期间度日艰难,工人们涌上街头。依靠日常工作维持生计的民工数周找不到工作。广告“今年找不到钱,”重庆一名街头搬运工周开策说。“我给一些老板做事,他们开几天,一遇到封控就关了。”尽管压力很大,但官员们仍然坚称中国必须赢得这场大流行战争。整个11月,省级领导人都宣布了他们对“清零”的承诺,并经常表示唯习近平马首是瞻。“一旦放松疫情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新华社11月19日的一篇社论写道。“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11月23日发布的社交媒体视频显示,郑州富士康iPhone工厂的工人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via AFP— Getty; via Reuters; via AFP— Getty即便市领导了解挑战有多么艰巨,上海的经验仍给新冠政策的执行带来了警示。当地官员起初试图避免实行会拖累中国经济的全市停工政策,更倾向于精准防控。有个早期被封锁的区域仅有一家奶茶店。但随着高传播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病例成倍增加,中央政府官员改变了做法,要实施全市封锁,最终封锁持续了两个月。“许多官员看到上海的情况,都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继续‘新冠清零’,”牛津大学研究中国政治的教授蓝梦林(Patricia Thornton)说。“战争是二元论——你要么在战争状态,要么不在。”广告高涨的政治愤怒11月下旬,孙春兰访问重庆时仍态度坚决,她视察了当地的防疫措施,包括一家正在建设的医院。她说,该市发现和隔离感染者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防控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根据11月27日她访问最后一天发布的通告,孙春兰这样说。当时,中国自1989年以来最广泛的抗议活动已经开始。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的学生、工人以及房屋业主都因中国西部的一场大火而激愤,开始表达对新冠防疫措施的不满。尽管官方否认,但许多人认为相信,封控导致了被困公寓中的居民在火灾中丧生。上月底,警察在上海乌鲁木齐路附近的居民人群中,当天是抗议中国严格新冠政策活动的第二个晚上。 The New York Times“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它叫不自由和穷,我们现在全占了,”一名重庆男子这样说,他的激烈发言在中国广为流传。“不自由毋宁死,”他用中文喊出了美国革命的战斗口号。据两名知情官员透露,12月1日,习近平告诉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抗议主要是由心怀不满的年轻人推动的,他们受封控影响最大。习近平还说,邪恶势力企图利用他们来破坏中国的稳定。但政府的火速行动与习近平的沉着态度南辕北辙。就在他与米歇尔会面的六天后,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十条,等于实际上废弃了“新冠清零”。周三,一名在上海寻找新冠病毒检测点的女子错误地走近一个废弃的检测亭。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尽管经济和流行病学的双重现实已经迫使领导人重新评估其防疫管控,但抗议似乎加剧了担忧,即持续的封控将引发更多示威,也不能再遏制病毒。“抗议的规模似乎确实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我们受够了,是时候改变了’,”研究中国防疫的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利表示。那之后几天里,官员颁布了许多新规定:鼓励疫苗接种,设立制度保护养老院和其他易感场所,为农村感染做好准备。他们对于新冠——尤其是这种快速传播的变异株——的信号,从拉响警报反转为不足为虑。“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感染后大部分表现无症状或者轻型,”规定变更一天后,疾病专家王贵强在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大多数民众仍待在家中,要么因为感染了新冠,要么因为害怕感染。但如果死亡率急剧上升,公众愤怒可能卷土重来。即将到来的感染潮也可能阻碍经济的快速反弹。在重庆,为数不少的医疗队已经离开了刚建成的方舱医院,该医院的未来用途尚不明确。市医院的一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称“基层医疗已经炸了”,呼吸科感染了至少一半医护人员。12月8日,随着地方领导人的一次全面调整的进行,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被调往另一座城市。“很多人说我倒在了黎明前,”重庆的企业主史思思(音)说。她本月决定关闭自己在中国另一个城市大理开的餐馆。“但是我自己判断是,疫情即使开放,不会马上回暖,因为有一波波的冲击。”Li You、Matina Stevis-Gridneff和Olivia Wang对本文有研究和报道贡献。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他成长于澳大利亚悉尼,在过去3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居住在中国。在2012年加入《纽约时报》之前,他是路透社的一名记者。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ChuBailiang。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是时报上海分社社长。欢迎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关注她。Keith Bradsher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曾任上海分社社长、香港分社社长、底特律分社社长。他此前曾驻华盛顿报道国际贸易新闻。2013年,他所在的团队凭借对苹果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1998年,他凭借对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存在危险的报道入围普利策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KeithBradsher。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相关报道混乱中急刹车:中国如何逆转“清零”2022年12月9日放松防疫政策,中国做出了哪些改变2022年12月8日病例激增中的北京:不是封城胜似封城2022年12月14日政策急转后中国面临感染激增考验2022年12月12日官员预计中国将有数亿人感染新冠2022年12月12日最受欢迎中国出口激增,引发欧美国家警惕与担忧真假家庭照:凯特王妃“精修图”引发的网络谣言和阴谋论中国经济低迷,习近平为何仍自信“东升西降”从戴安娜到凯特,陷于舆论风暴中心的王室成员国际芯片企业为何涌向马来西亚美监管部门发现波音737 Max生产过程存在大量问题美众议院推动针对TikTok新法案,特朗普态度转变波音“吹哨人”死亡,疑因“自残枪伤”四年后,我们有多了解新冠?被取消的总理记者会:中国改革时代的最后痕迹国际中国商业与经济镜头科技科学健康教育文化风尚旅游房地产观点与评论国际亚太南亚美国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中国时政经济社会中外关系港澳台商业与经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交易录文化阅读艺术电影与电视体育风尚时尚美食与美酒生活方式观点与评论专栏作者观点漫画更多镜头科技科技公司科技与你科学健康教育旅游房地产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iOS 和 Android App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

中国抗疫政策“大转弯”,大范围放松防控规定 - 纽约时报中文网

政策“大转弯”,大范围放松防控规定 - 纽约时报中文网国际 中国 商业与经济 镜头 科技 科学 健康 教育 文化 风尚 旅游 房地产 观点与评论 简繁中文简体 繁体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ENGLISH (英语)ESPAÑOL (西班牙语)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中国中文 中中英双语 双语英文 英中国抗疫政策“大转弯”,大范围放松防控规定KEITH BRADSHER, CHANG CHE, AMY CHANG CHIEN2022年12月8日上海的一个核酸检测点。上海已表示,不再要求居民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或进入室外公园时出示核酸阴性证明。 The New York Times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过去三年里曾将政府的合法性押在“新冠清零”上,让清零成了一场旨在展示集权控制优于民主制度的意识形态运动。他把遏制新冠病毒的努力称为一场“人民战争”,为消除感染使用了大范围封控和集中隔离等做法。周三,中国政府来了个引人注目的大转弯,宣布大范围放松防控规定,这是今年11月底全国各地爆发了集体抗议活动,给执政的中共带来了几十年来最大范围的挑战后,政府对公众不满做出的不直接言明的让步。中共看来是在尝试一种保全面子的战术退缩,让习近平无需承认,是广泛的反对和经济的痛苦迫使他改变了做法。中国官媒把周三的举动描述为一个有计划的过渡,称习近平此前的新冠清零措施确保了战胜现已减弱的病毒。此举能很好地安抚抗议者。但随着放松防控、学校复课、人们试图恢复正常生活,估计中共会面临感染激增的情况。专家们说,政府现在必须加大疫苗接种的紧迫性,这项工作曾在最近几个月里被忽视。新政策针对的是一些最麻烦、人们普遍惧怕的防疫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清零政策的侵入性。中国政府周三基本上取消了全员核酸检测的要求,对封控范围进行了限制,并取消了强制住院和送往集中隔离设施的规定。政府还下令不得禁止药店出售缓解感冒和流感症状的药物,一些地方曾禁止药店出售这类药物,以防止居民擅自使用非处方药退烧,以免被发现感染。拆除北京的一个核酸采样点,摄于上周六。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尽管并没有彻底取消“新冠清零”政策,但这些变化放松了拖累经济的防控措施,这些措施已扰乱数亿人的日常生活,迫使许多小企业倒闭,将年轻人失业率推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些变化也在试图减轻公众的愤怒,许多人对用于追踪密接、限制几乎所有人行动的数字监控系统很反感。在“新冠清零”政策下,已有几十名官员在疫情暴发后受到处罚或免职。许多城市都曾采取将上亿人限制在家中数周甚至数月的封控措施。对封控范围或封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的公民和卫生专家曾受到惩罚或被噤声。广告证明严厉防控措施的正确性已变得越来越难,因为这些措施不能阻止感染力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继续传播,而世界其他地方也在越来越适应与病毒共存的生活。今年11月下旬的抗议活动损害了习近平的领导地位,也损害了他的说法,他曾称清零政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必不可少。“习近平到现在也该明白了,这个病毒是无法控制的,既然无法控制,那么开放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曾在中共刊物《学习时报》担任编辑的邓聿文说,他现居美国,撰写有关中国政治的评论。“但最重要的是,经济已无法支撑下去。如果他们再次收紧的话,普通老百姓真的会闹翻天的。”对许多国内的人来说,放松管控让他们立刻得到了解脱。 人们涌向中国的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发表示“赞”的表情符和评论,例如:“哭了,我等了三年了。”一名曾在上个月参加抗议活动,反对中国郑州的iPhone生产基地封控厂区的外来务工者表示,放松防控的消息让他欢欣鼓舞。“我们的声音终于被听到了,”这名工人说道。由于害怕当局报复,他只告诉记者自己姓张。“我们工人不用再被封、挨饿受压迫了。”北京某小区,一名取菜回来的男子从隔离栏杆底下钻回院子,摄于上周六。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中国官媒并没有在大范围的反对面前承认失败,而是将周三的政策大转弯说成政府连续做出的明智选择中的最新一个,这些选择让中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官媒新华社在周三发表的题为《在坚持中赢得战略主动》的评论中写道。连日来,宣传机器一直在鼓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死率低于新冠病毒早期变异株的说法,这是世界其他地方早已接受的事实。官员和官媒报道已悄悄放弃了“动态清零”的说法,那是政府用来描述以封控和集中隔离手段清除病毒感染的术语。广告长期在香港研究中国政治的分析师、詹姆斯敦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林和立表示,官媒铺天盖地的宣传显示出中共如何通过宣传来掩盖政策错误,从而改变方向。林和立说,习近平“也许仍坚持认为‘清零’是正确的,但迫于形势别无选择”,他指的是最近的抗议活动和不景气的经济。“他们现在正试图掩盖他们所犯的错误,最终向公众说出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危及生命的实情,”林和立补充道。抗议活动表明,“新冠清零”严重损害了公众对中共的支持。对许多人来说,采取大范围、且往往看似武断的防控措施,已成为习近平的威权主义倾向过度的最明显例子,反对清零的呼声出人意料地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共鸣。更重要的是,“新冠清零”造成的经济放缓损害了中共执政的一个关键信条,那就是人民为换取经济稳定增长、过上更好生活的机会而放弃民主自由。对全员核酸检测和大规模集中隔离的严重依赖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清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全员核酸检测,以及用临时搭建的方舱医院和隔离设施对密接进行集中隔离。但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加,相关费用也越来越高。“从经济上讲,他们撑不住了,”邓聿文说。“就算地方政府想像以前那样封控的话,他们也没钱了。再加上还发生了学生和公众的抗议,所以这有点像卸磨杀驴,是开放的时候了。”广告中央政府宣布新动作之前的几天里,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防控的做法。上海已表示,不再要求居民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或进入室外公园时,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北京也在本周取消了对人员进入主要机场以及超市、购物中心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类似要求。周三的变化将让国内许多地方的民众从几乎每天的核酸检测中解放出来,此前,如果想在所住城市走动、使用公共服务,或去国内其他地方旅行的话,民众必须做核酸检测。新政策没有马上改变对国际入境者的规定,从国外入境的人仍需要在政府指定酒店接受至少五天的隔离。新规定让症状轻或无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可在家隔离,不再像自疫情暴发以来那样被送往医院。政府看来保留了进行封控的权力,但将封控的范围缩小到楼栋、楼层或单元,而不是整个社区、地区或城市,新规定还说封控应该快封快解。与此同时,政策的转变也将给中共带来了新的挑战。专家们警告,在大步走向国家重新开放之前,中国需要大幅加快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80岁及以上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最易患重病或死亡,国内这个年龄段的人疫苗接种率最低: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完成了通常是两针的初始疫苗接种,只有40%的人打过两针疫苗后打了加强针。当局放松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后,广州拆除路障,摄于上周五。 CHINATOPIX, via Associated Press“在这个时间放松显然是因为‘新冠清零’期间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困难,但这也发生在我们进入寒冷的冬季月份之际,”香港大学病毒学家薛达(Siddharth Sridhar)说。即使中国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增加脆弱人口的抵抗力,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重新开放所需的疫苗接种工作。“如果他们正在考虑转弯的话,他们需要加强预防,因为风暴即将来临,”薛达说。广告好几个月来,政府一直劝告人们放弃旅游、不搞家庭团聚、不离开住地,放宽管控的宣布看来释放了被压抑的旅行需求。中国的旅游预订网站携程表示,在其平台上搜索机票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对下个月的农历新年假期前的旅行需求尤为强劲。与此同时,许多中国老年人担心,过快开放可能会让他们遭遇感染的危险,表明了政府在将来面临的公关挑战。周三,现年72岁的上海居民杜维林(音)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接受采访时说,他担心新政策对自己的影响。“ 病毒应该要严控,现在还不是放开的时候,”他说。他还说,只有在零感染的情况下才能开放。杜先生说,他还没有接种疫苗,因为他不相信现有疫苗的有效性。“只有你的免疫系统有用,”他说。“ 放开的话可能造成扩散,还是要严控,要慢慢来。”Keith Bradsher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曾任上海分社社长、香港分社社长、底特律分社社长。他此前曾驻华盛顿报道国际贸易新闻。2013年,他所在的团队凭借对苹果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1998年,他凭借对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存在危险的报道入围普利策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KeithBradsher。Chang Che是时报亚洲科技记者。他曾为“中国项目”工作,并作为自由撰稿人报道中国的技术和社会。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changxche。Amy Chang Chien在台湾为时报报道中国大陆和台湾新闻。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她: @amy_changchien。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相关报道当局压制下中国民众抵抗余波犹存2022年12月6日被打破的“中国梦”2022年12月5日中国政府努力转口风,淡化新冠恐惧2022年12月5日中国防疫困境:放开恐致病例激增2022年12月2日中国释放调整“清零”政策信号2022年12月2日中国抗议浪潮挑战习近平威权统治2022年12月2日最受欢迎中国出口激增,引发欧美国家警惕与担忧真假家庭照:凯特王妃“精修图”引发的网络谣言和阴谋论中国经济低迷,习近平为何仍自信“东升西降”从戴安娜到凯特,陷于舆论风暴中心的王室成员国际芯片企业为何涌向马来西亚美监管部门发现波音737 Max生产过程存在大量问题美众议院推动针对TikTok新法案,特朗普态度转变波音“吹哨人”死亡,疑因“自残枪伤”四年后,我们有多了解新冠?被取消的总理记者会:中国改革时代的最后痕迹国际中国商业与经济镜头科技科学健康教育文化风尚旅游房地产观点与评论国际亚太南亚美国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中国时政经济社会中外关系港澳台商业与经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交易录文化阅读艺术电影与电视体育风尚时尚美食与美酒生活方式观点与评论专栏作者观点漫画更多镜头科技科技公司科技与你科学健康教育旅游房地产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iOS 和 Android App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

全国多地抗议后,中国释放调整“清零”政策信号 - 纽约时报中文网

抗议后,中国释放调整“清零”政策信号 - 纽约时报中文网国际 中国 商业与经济 镜头 科技 科学 健康 教育 文化 风尚 旅游 房地产 观点与评论 简繁中文简体 繁体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ENGLISH (英语)ESPAÑOL (西班牙语)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中国中文 中中英双语 双语英文 英全国多地抗议后,中国释放调整“清零”政策信号DAVID PIERSON, CHANG CHE2022年12月2日周日,北京,一场纪念乌鲁木齐火灾遇难者的守夜活动上,参加者手举白纸。 Thomas Peter/Reuters周四,在中国南方城市广州,解封后的居民数周以来首次返回工作岗位。在西南城市重庆,部分居民无需再定期接受新冠检测。在北京,一位高级卫生官员淡化了当前传播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严重性,这对政府来说是罕见之举。这些进展表明,面对数十年来对北京构成最广泛挑战的大规模抗议浪潮,执政的共产党可能开始放弃不受欢迎的防疫措施。出于对国家严格封城措施的愤怒,十几座城市的抗议者在上周末举行集会抗议。北京起初的应对办法是动用安全手段,重点围捕抗议者,并阻止其他人参加集会。如今,在某种程度上以及在某些地方,党表明了态度,愿意疏解公愤的根源所在:侵犯式的防疫抑制了经济增长,导致无数人长期被困家中,点燃了直到本周还在发生的暴力冲突。中共仍未对反封锁的大规模示威活动表态,但高级安全官员警告,当局将坚决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目前警方已经基本平息了抗议,但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周三去世可能激发更多民众举行反政府示威,压制公众不满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广告放宽极度严格的防疫措施可能有助于缓解民愤。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共愿意放宽到何种程度,也不清楚此类转变是否由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导,他一直都是中国新冠“清零”政策的最高指挥者。习近平把中共的执政合法性押在了中国能比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的地缘政治对手——更好地控制病毒之上,任何政策上的逆转或废弃都可能削弱他的权威。即便负责防疫工作的副总理孙春兰本周承认奥密克戎变异株所带来的危险正在减弱,中国许多地方仍在继续实施封锁。至少,东北城市锦州周四宣称,准备继续封城一段时间,因为“能清零而不清零,实在是太可惜了”。锦州等地的抵制说明,在试图放松直到本周还看似无可动摇的强硬做法时,北京可能面临挑战。在官媒在报道孙春兰对卫生官员的讲话时,只字未提“动态清零”的说法,这引发了关注。周四,在国家卫健委座谈会上,孙春兰连续第二天强调称,中国的疫情防控正在进入新阶段。“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孙春兰说。“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孙春兰在周三的会议上说,当时她没有戴口罩。她还表示,中国要“走小步不停步”,优化完善防控政策。周四,北京下半旗纪念中国前领导人江泽民。他的去世可能会激励更多的人进行反政府示威。 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表示,这些进展——特别是孙春兰的讲话——堪称迄今为止最明确的迹象,表明中国在顽固坚守之后终于愿意变通。金冬雁表示,“改变可能迫在眉睫。他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还没到成功的地步。”他还说,在消除关于新冠疫情严重性和疫苗副作用的虚假信息方面,中国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广告“许多个一小步可能会带来大不同,”金冬雁说。在有1900万人口的广州,官方宣布放松管控措施后,至少有四个城区解除了封锁。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官员们陆续摘下口罩,这是与以往防疫规定背道而驰的姿态。但对报告了新冠病例、被判定为“高风险”的社区,限制依然存在。因居民激烈抵制被封在家里,广州受到了巨大关注,其封锁措施在某些情况下长达一月之久。本周,服装生产中心海珠区的数百名外来务工者因为持续数周无法工作,眼看着食物供应减少,他们拆除障碍物,向防暴警察投掷玻璃瓶。政策放松后,一些居民一个月来首次上班。还有一些人沉浸在下馆子堂食的简单快乐中。“回到正常生活很好,”广州一家科技初创企业的销售经理、30岁的菲·罗(音)周四回到办公室时说。“这次我希望正常生活能持续久一些。”社交媒体的视频截图显示,周二,在广州,抗议的民众与警方发生冲突。 Video obtained by Reuters在重庆,官员们宣布了限制检测要求的措施,并防止封锁扩大到高风险地区以外。北京和石家庄等城市修改了检测要求,并宣布商场和超市将重新开业。周四,在社交媒体和中国最受欢迎的通讯应用微信的聊天群里有很多关于各地取消管控的消息,它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乐观回应。“昨晚我们都很高兴,”一名来自上海的抗议者表示。由于担心遭到官方报复,她要求只透露自己姓张。“我们开始想象全国放开限制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11月,北京的一个新冠病毒检测点。周四,关于一些地方放松管控措施的报道在社交媒体和聊天群中传播。 Tingshu Wang/Reuters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警告,如果地方官员和普通居民将孙春兰的言论解读为可以过快放松警惕,在没有适当规划的情况下,任何突然偏离“清零”的转变都可能导致大规模感染危机,令医院不堪重负。“在没有一个有序过渡的路线图的情况下,她的言论可能会在地方层面引发意想不到的反应,从而更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出现病例激增,”黄严忠说。他呼吁中国采取更灵活的新冠政策。广告出于公共卫生和政治原因,解除中国严格的新冠措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的老年人接种率偏低,无法抵御大规模疫情,而且中国的卫生基础设施在相当程度上还不发达,尤其是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上个月,当局宣布了限制封锁范围的规定,并放宽了对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但由于随后暴发了一波疫情,许多地方政府恢复了严格的封锁,加剧了抗议者的不满情绪。也许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把他的“清零”政策作为中国全球优势的一个例子,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有数十万人死于病毒。彻底放弃这一政策将破坏习近平作为毛泽东以来中国最强大领导人的无懈可击形象。然而,在一个不同意见被审查和监视所窒息的国家,几天前似乎还无法想象的抗议活动凸显了无限期维持这一政策的风险。对新冠措施的不满会迅速发酵,演化为对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共广泛介入日常生活、管控社会的不满。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学生在胡耀邦的画像前,胡耀邦是一位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中国领导人,他的去世引发了当年的民主示威。 Mark Avery/Associated Press鉴于中国的言论空间不断缩小,当局也将密切关注,以确保抗议者不会利用江泽民之死重获声势。1989年,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中国领导人胡耀邦去世,在天安门广场引发了由学生主导的民主示威。到目前为止,江泽民的去世还没有激起这样的呼声。一位要求只透露自己姓叶的抗议者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对江泽民看法各异,特别是那些有能力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人。”这位抗议者说,人们对江泽民之所以有兴趣,主要是将他作为批评习近平的衬托。周三,在抗议者的群聊和中国社交媒体上,一些人回忆江泽民是开放、外向型的中国的化身。也有人指出,他对挑战共产党权威的人毫不留情,比如他对法轮功精神运动的镇压。周三,江泽民的照片,摄于北京一个空无一人的购物中心。 Andy Wong/Associated Press对于中国的官员和官方媒体来说,这位前领导人的去世为修复中共以及习近平的形象提供了机会,习近平是江泽民选定的继任者。官方的讣告对这位前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赞扬,中国的主要网站也变成了黑白色,这是重要人物去世后常见的纪念做法。香港大学中国政治学副教授朱江南在接受采访时写道,中共想“把江泽民的去世和对他的大规模哀悼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作为加强民众对党的信仰的一种方式”。广告Olivia Wang和Amy Chang Chien对本文有报道贡献。Chang Che是时报亚洲科技记者。他曾为“中国项目”工作,并作为自由撰稿人报道中国的技术和社会。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changxche。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相关报道迅速了解中国多地爆发的抗议活动2022年11月29日中国抗议浪潮挑战习近平威权统治2022年12月2日那些第一次上街的中国年轻抗议者2022年11月30日恐吓、抹黑:中国当局打压抗议活动2022年11月30日白纸中的中国抗议表达2022年11月29日最受欢迎中国出口激增,引发欧美国家警惕与担忧真假家庭照:凯特王妃“精修图”引发的网络谣言和阴谋论中国经济低迷,习近平为何仍自信“东升西降”从戴安娜到凯特,陷于舆论风暴中心的王室成员国际芯片企业为何涌向马来西亚美监管部门发现波音737 Max生产过程存在大量问题美众议院推动针对TikTok新法案,特朗普态度转变波音“吹哨人”死亡,疑因“自残枪伤”四年后,我们有多了解新冠?被取消的总理记者会:中国改革时代的最后痕迹国际中国商业与经济镜头科技科学健康教育文化风尚旅游房地产观点与评论国际亚太南亚美国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中国时政经济社会中外关系港澳台商业与经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交易录文化阅读艺术电影与电视体育风尚时尚美食与美酒生活方式观点与评论专栏作者观点漫画更多镜头科技科技公司科技与你科学健康教育旅游房地产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iOS 和 Android App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

“我不反对放开,我反对的是拍脑袋的决策”:中国疫情管控下的民众心声

“我不反对放开,我反对的是拍脑袋的决策”:中国疫情管控下的民众心声

无障碍链接

跳转到内容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检索

下一页

关闭

上一页

下一页

此图片内容敏感,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反感或不安。

点击显示

Print Options:

图片

Multimedia

Embedded Content

评论

取消

打印

Link has been copied to clipboard

主页

美国

中国

台湾

港澳

国际

最新国际新闻

印太

中东

欧洲

非洲

美洲

全球议题

分类新闻

经济·金融·贸易

人权·法律·宗教

科教·文娱·体健

军事

劳工

环境

美中关系

热点专题

美中关系

台湾选举

白纸运动一周年

台海两岸关系

南中国海争端

新疆

西藏

国会报道

乌克兰局势

新闻自由

记者手记

美国之音专访

世界媒体看中国

朝鲜半岛局势

揭谎频道

VOA视频

音频

时事经纬

时事大家谈

纵深视角

新闻及采访音频

越洋电话

英语教学

学个词音频

上网办法

节目表

直播

关注我们

其他语言网站

检索

直播

直播

检索

上一页

下一页

VOA快讯

中国时间 0:46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中国

“我不反对放开,我反对的是拍脑袋的决策”:中国疫情管控下的民众心声

2022年12月16日 05:35

斯洋

北京一家医院发热门诊外排长队的市民。(2022年12月14日)

分享

 

 

 

 

 

 

 

“我不反对放开,我反对的是拍脑袋的决策”:中国疫情管控下的民众心声

分享到

评论

打印

华盛顿 —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到重大幻灭,”26岁的石乔然(化名)在被问到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在12月7日突然放开对新冠疫情的控制时这么说。前一次让石乔然感到有点幻灭的是三、四月的上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封控。那次,石乔然因为封控一个星期没吃过肉也曾有过小小的抱怨。

政府决策像“赌气”和“拍脑袋”

他说:“感觉(政府)就像跟女朋友赌气。女朋友说,你对我不好,你对我管得这么严。那我就不管你了,撒手什么都不管了。赌气一样。”

石乔然所说的“你不让我管”指的是不久前在中国多个地方爆发的“白纸运动”。该运动的一个直接诉求是放弃“清零”,放开管控。很多观察人士指出,“白纸运动”直接促成了中国政府突然放弃“清零”政策。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放弃清零是因为屈服于中国经济的糟糕表现。

但是,无论如何,石乔然说,很难相信这突然的转弯不是政府中某些人“一拍脑袋”后做出的仓促的、不负责任的决定。在采访的过程中,“拍脑袋”和“不负责任”在石乔然的话语中多次出现。

他解释说,他不反对放开,因为放开是最终的趋势,但是“现在绝对不是最好的时间”。“至少不应该在冬天,在流感容易爆发的时候。……政府也没有放开让民众打第四针的权利……,没有做好药物储备……甚至舆论宣传也没做好。 …… 你可以放开,但是,你不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放开。”

11月21日,负责防疫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赴重庆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时候说,要“坚定不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9天后,孙春兰说,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

仓促放开,政府准备不足

年轻的石乔然对中国政府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突然放开百思不得其解。他说:“我都能想到的,政府里的人会想不到?”

疫情防控放开后,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表现和声明验证着石乔然的担忧--政府在决定放开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12月9日,也就是中国疫情政策急转的第三天,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可以说是我们做好下一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先手棋’和‘关键棋’”。根据焦雅辉提供的数据,目前每10万名中国居民中,只有不到4张重症监护病床(ICU)床位,绝大多集中在较富裕的城市。

拥有理工科背景的石乔然对此也有疑问,政府不是掌握大数据吗?三年了,他们难道不能据此算出一旦管控放开后可能出现的大爆发,可能需要的ICU病床数,以及可能出现的发烧药供应量?

有不少人质疑,抗疫三年来,中国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错了地方--他们将更多的资源放到了建方舱以及核酸检测上,而不是为将来的放开做更积极的准备,包括研发更有效的疫苗,加强医疗资源的储备--建设重症医学床位以及药品供应上。

12月13日,在放开政策出台差不多一个星期后,中国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才发布消息说,允许“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开展第二剂次加强针免疫接种”。这个“第二剂次加强针”也就是石乔然所说的第四针疫苗。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率刚刚达到40%。目前,还有约2500万60岁以上的老人未接种疫苗。许多家庭至今仍对老年亲属接种疫苗的安全性犹豫不决。

12月7日,《金融时报》援引美国总统拜登的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警告称,中国退出清零政策可能会给中国的卫生系统带来压力,并为可能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新变种创造条件。

而春运将为这样的感染和变种创造完美的条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家已经用“亿阳迁徙”来形容即将到来的春运期间的疫情大爆发。

春运还没有来临,除了北京外,其他地方还没有出现疫情大爆发的情况,届时,中国的医疗系统能否承受住压力令人担忧。

北京南站戴着口罩的旅客在候车室里等待。(2022年1月14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12月6日对中国媒体表示,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在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可能80%至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按照中国14亿人口来算,60%意味着约8.4亿人口感染。目前全世界约有6.48亿人感染。

退烧药、黄桃罐头、电解质水和医疗挤兑

虽然中国政府现在强调,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但民众仍对未来会发生什么非常惶恐。在中国媒体和社交媒体上,有关民众囤积发烧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的报道随处可见。黄桃罐头和电解质水也成了紧俏的物资。民众认为它们可以帮助患者补充维生素和水分。

石乔然居住在上海,因为上海预估的疫情高峰还有一个月才会到达,一些上海人并没有很恐慌,但囤药已在进行。

陈晓雅(化名)是上海一所高校的老师。面对政府疫情政策的急转,陈晓雅的反应是“早该放开了。其实,应该三、四月份就放开的。”

陈晓雅在政策放开的第三天才想起买备用的退烧药,还好她买到了。12月14日,陈晓雅开玩笑说,她现在药准备好了,“就等什么时候阳了。”

根据上海澎湃新闻12月15日的报道,上海的多家药店没有出现排长队的现象,但是非处方类退烧药均暂无货。药店的店员表示,何时到货并不清楚。

生活在合肥的退休教授文军(化名)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无法买到退烧的药品。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我们小区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多达四家药房,居然没有一家能买到要买的药,像(莲花)清瘟胶囊、布洛芬这类药品早就没货了。实体店没有,就在网上试一试,结果可想而知。现在老百姓不是害怕放开,而是害怕放开后如何应对第一波。”

文军的朋友圈记录了放开后他的心路历程--从无措,到欣喜,到担忧。12月7日,他写道“热闹了近三个月的小区核酸采样点终于在今天下午偃旗息鼓了。晚上散步路过昨天还灯火通明的小屋,今天却黑咕隆咚的,突然有一种失落感,就像身上丢掉了一件盔甲似的。没有了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每天核酸,倒是有点无措了。”

12月8日,文军继续写道“从昨天到现在,整个网上都是一片欢天喜地,幸福来的如此突然,好像有点接不住。”可是,后面他又写道:“这场疫情,我们忐忑不安地经历了开头,却被突如其来的结尾搞得无比惶恐不安。”

如果说,担心感染没有退烧药令文军恐惧的话,对生活在北京朝阳区的杨先生来说,退烧药的缺乏已经是必须面对的严峻的生活现实。

一向防护严密的杨先生在放开的第三天就感染了新冠,想不出在哪里感染的,发烧也买不到退烧药。

杨先生告诉美国之音,他的夫人赶紧出去买药,但是发现“哪里都买不到了。走到药店旁边都是大排长龙,需要至少一个小时才能排到前面。”

杨先生的夫人最后买到了一些中成药,好在女儿的高中同学给他送来了8粒泰诺,后来,他在美国的女婿,通过公司在北京的办事处给他寄了点药,现在杨先生的病情已经得到了缓解。

北京一家药店已经售光感冒用药。(2022年12月15日)

杨先生的其他亲友在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也相继感染了新冠。杨先生在美国的女儿已经给他寄了退烧药和维C泡腾片。

香港《明报》报道,中国大陆的这股抢药潮延烧到香港,香港药房的“必理痛”已严重缺货。

在北京,市民的新冠感染率大幅上升,医院和药房正在经受冲击。据中国一家专业健康媒体《八点健闻》12月11日的报道说,“近两周,奥密克戎以迅雷之势撕开了北京众多医院的防线。感染的医护人数从几十人飙升至几百人,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报道说,很多医院因此只能不断调整政策,从要求阳性医护集中隔离迅速转变为阳性轻症医护继续带病工作。

中国南方某个城市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美国之音说,他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考虑老人家的安全和医疗资源不被挤兑。”不过,他不愿说地方政府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善他所说的工作重点,只是强调,他现在负责的地方并没有出现他担忧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守护的第一责任人”

在政策急转的同时,政府也在改变了叙事,开始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守护的第一责任人”。

对此,一些中国人表示响应。在网上有这样的帖子,“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已经尽力了,以后再也没有大喇叭,喊我们做核酸了,所以我们要做好防护,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石乔然对政府准备不足,却呼吁民众成为自己健康守护的第一人感到愤怒:“我依法纳税,我让渡部分自由,现在凭什么让我自己负责自己的健康?”

石乔然解释说,他和他的朋友们之所以愤怒,第一是担心医疗挤兑;第二是担心有限的医疗资源被特权阶层垄断。

北京的一名网友12月14日的发帖说,自己的婆婆发烧,早上6点多在家无意识,9点多打120说有1万多人等候。10点多钟老人没有了生命的体征。

然而,12月12日,北京广播电视台女记者吕梓源感染新冠后,体温只有38度左右,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却被送进了小汤山方舱医院进行治疗。

吕梓源住的方舱和一般的几千人挤在一起,连隔离带也没有的方舱大不相同,它是有独立小单间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吕梓源的双人房中,还有一个床位空出来,她说是给同事留着的。医院提供了普通市民抢破头也很难买到的布洛芬等退烧药,房间里有空调、卫生间、热水壶,环境相当之好。

吕梓源自然遭到了中国网友们的唾骂。连中国著名媒体人胡锡进也看不下去了,点名批评了她。他在微博上写道:“老胡看到BRTV记者小吕住进小汤山方舱医院‘单间’的报道,那么好的条件,肯定不是大多数感染者能享受到的。”

12月13日,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在中国开放网售的消息也令很多中国人失望和愤怒。在网上,Paxlovid每盒售价高达2980元。第一批药上架后,半个小时后销售一空。现在相关平台已经将药品下架。当时网友们就问:为什么这一种在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采购和免费提供给高危人群的药物,在中国可以卖这么贵?如果远程诊疗就能开药、有钱就能买,普通老百姓怎么能够获得?2020年中国总理李克强曾说,中国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 。

2022年2月,送到意大利一家医院的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

不过,在疫情发展态势和“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普及中,人们对于外出聚餐和线下消费有了更谨慎的态度。在北京,三年来第一次无限制开放的商场和餐馆人影寥寥。

“清零封控,共存放开,皆一个祸根”

浙江杭州的许戈(化名)一直是坚定的“放开派”,也一直不遗余力地“躲避”或是“反抗”着各种地方要求的核酸检测。不过,许戈认为:“无论是‘清零封控’还是‘共存放开’,(中国)政府都没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

他说,中国政府的“清零”政策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和不便。地方政府防疫层层加码更是带来了不少的“人祸”,包括贵州的大巴翻车和乌鲁木齐居民楼的大火。前者造成27人死亡,后者10人丧生。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政策与策略学院21世纪中国中心主席谢淑丽(Susan Shirk)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曾说过,中国目前的很多问题,包括清零防疫上的层层加码都是中国个人化的政治系统运作的结果。

她说:“中国官员和政客,为了在这个自上而下的高压体系中保护自己的职业生涯,必须相互竞争,以证明他们对党和习近平的忠诚。他们这样做的方式是‘追随’习近平的政策,赞扬他并执行他的政策,甚至超出他的预期。”

在“清零”政策被地方官员层层加码造成人祸之后,一些地方开始在“放开”政策上加码。浙江桐乡市新规,凡域内工作、生活、学习、出差、旅行的所有人员,全部纳入“全民戴口罩”行动范围。对因不佩戴口罩,造成疫情传播扩散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美国公民力量负责人杨建利对“清零”带来的次生灾难以及“放开”可能造成的疫情大爆发的看法更加明确。12月12日,他和同事凌霖在公民力量网站“议报”上共同发文说,“‘清零封控’之祸,‘共存放开’之祸,皆一个祸根。”

文章将疫情爆发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分为六个阶段。文章说:“中国正面临着清零政策退场后疫情的大爆发,中共当局很有可能将此嫁祸于‘白纸运动’,用此来反证清零的英明正确,”但“人们要十分清楚,清零政策退场后中国不可避免的疫情灾难的罪魁祸手不是白纸运动而是习近平和中共政权,是习近平和中共政权从头到尾把防疫政治化,一而再再而三地贻误了提高中国集体免疫力的时机。”

在中国的网络上,这样的趋势已经出现。随着疫情的急剧升温,不少民族主义博主的“清零派”们没有把矛头指向中国政府,而是将责任归咎于此前反对封控的抗议者和响应当局“放开”政策的中国媒体。

(美国之音记者易林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区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内容

白纸运动多名抗议人士被刑拘或传唤 维权律师义务法援被捕者遭恐吓骚扰

中国防疫“新十条”轻症居家隔离是“动态清零”终结? 

中国防疫封控松绑一周后,疫情飙涨令人忐忑不安焦虑不已 

 

疫情急剧升温 中国“清零派”网民指责“放开派”,却不愿批评政府

中国疫情在农历春节恐达高峰,专家吁“就地过年”

上海大学生示威者: “白纸革命”扩大条件先天不足 抗争手段远不及六四学运

北京防疫松绑“新十条”普遍受欢迎,反衬“动态清零”不得人心 

 

中文推特用户热议“白纸革命”的教益与教训

中国解封持续扩大,民众自保抢购药物 

 

 

上海抗议者谈参与白纸运动 维权律师声援被捕人士

VOA卫视(直播)

嵌入

分享

嵌入

分享

代码已经复制到剪贴板。

宽度

px

高度

px

分享到脸书

 

分享到推特

 

网址已复制到剪贴板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直播

3/14【时事大家谈】习近平高喊新质生产力 经济妙方还是运动式治理?/习近平打造新质战斗力 台湾改变“第一击”定义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越洋电话:“抗争者”

最新节目

越洋电话:“少数派” - 生正逢时的中国公知

越洋电话

订阅

订阅

Apple Podcasts

Spotify

YouTube

订阅

最新报道

香港23条审议关键时刻 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访港为何?

因内容监管不力,TikTok被意大利当局罚款一千万欧元

为避免出口摩擦,中国电动车企大举海外设厂

VOA卫视最新视频

嵌入

分享

热点快评:美众院通过TikTok剥离法案

嵌入

分享

代码已经复制到剪贴板。

宽度

px

高度

px

分享到脸书

 

分享到推特

 

网址已复制到剪贴板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9:28

0:00

热点快评:美众院通过TikTok剥离法案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3/14【时事大家谈】热点快评:美众院通过TikTok剥离法案 /习近平高喊新质生产力 经济妙方还是运动式治理?/习近平打造新质战斗力 台湾改变“第一击”定义;嘉宾:赖小刚,加拿大女王大学历史系兼职助理教授赖小刚博士,吴宗翰,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持人:叶凡

七天以来最受关注内容

1

彭博社揭秘华为5G芯片源头,哪里有什么“重大突破”

2

美国华人看“两会” “反着看就对了”

3

中国“两会”闭幕 习近平加强控制的信号愈加明确

4

中国修改国务院组织法 分析:习近平大权独揽更甚毛泽东

5

中国诺奖得主莫言遭民粹网暴,中国作家无人为其发声惹怒读者

推荐

香港23条审议关键时刻 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访港为何?

回页顶

关注我们

网上服务

订阅电邮新闻/英语教材

美国之音应用程序简介

电视广播节目表和频率表

卫星信息

通过卫星收看VOA卫视

如何收听VOA短波广播

其他信息

关于美国之音

联系我们

VOA+

美国之音宪章

条款及私隐政策

美国全球媒体总署

社论

美國之音粵語網

VOA English

བོད་ཡིག

Media Relations

Accessibility

自由亚洲网站

中国时间

XS

SM

MD

LG

nytimes.com

mes.comPlease enable JS and disable any ad blocker

中国释放二十大后继续坚持“清零”防疫信号 - BBC News 中文

二十大后继续坚持“清零”防疫信号 - BBC News 中文BBC News, 中文跳过此内容繁分类主页国际两岸英国科技财经视频材料BBC英伦网主页国际两岸英国科技财经视频材料BBC英伦网中国释放二十大后继续坚持“清零”防疫信号2022年10月13日图像来源,Getty Images一些中国观察人士曾期待,在本周末召开的中共二十大结束后,中国严厉的防疫政策会告一段落。但北京近日接连释放信号,暗示新冠病毒“清零”政策不会在短期内改变。中共党报《人民日报》连续三日刊登署名“仲音”的评论员文章,强调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作为喉舌报纸,此类署名文章作者一般有官方背景。据中国媒体报道,上海浦东新区等多地还在近日发布公告,招聘社区防控专岗人员,而合同期限长达两年,也再度加强了外界对当局延续防疫政策的预期。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封城、大规模检测以及严控边境的措施,保证了比其他国家要低得多的感染率,但严厉措施也导致了民生事故频出,经济遭到打击,引发民间日益强烈的怨言。《人民日报》周二(10月11日)在题为《“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的评论中称:“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点多、面广’特点,国内还有一批中高风险区,防控任务艰巨繁重。”文章指出:“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深刻认识到‘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继续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疫情蔓延开来,势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文章说道。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宣传部门常将带领中国取得抗疫成功描述为领导人习近平的重要政治成就,因为该国的新冠疫情死亡数字相当低。相比之下,官媒常常奚落宣布放宽限制措施的西方国家抗疫失败。周三,《人民日报》再次发文称,一些国家选择“躺平”,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不是因为不想防控疫情,而是无法防控也没有能力防控”。除此之外,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周二(10月11日)也发文喊话:“增强定力耐力,疫情防控绝不能躺平”。跳过 YouTube 帖子, 1允许Google YouTube内容此文包含Google YouTube提供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会使用曲奇或小甜饼等科技,我们在加载任何内容前会寻求您的认可。 您可能在给与许可前愿意阅读Google YouTube小甜饼政策和隐私政策。 希望阅读上述内容,请点击“接受并继续”。Accept and continue告知:第三方内容可能包含广告结尾 YouTube 帖子, 1无内容继续浏览 YouTubeBBC对外部网站内容不负责任。在官方媒体密集发文之际,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和投资者期望当局会在中共“二十大”后放宽限制措施。由于频繁的封锁措施,中国在经济上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压力。世界银行在最近一份预测中下调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预计其GDP增长率为2.8%,而今年4月的预测为5%。该增速低于东亚发展中经济体,这将是1990年以来的首次。疫情限制措施也让有旅行需求的民众怨声载道,人们担忧随时被要求隔离。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国庆七天长假的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6%,比2019年同期下降58%。但中国政府多次表示,现行的防疫政策不会改变。今年5月,中国领导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呼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中国媒体报道称,金融中心上海的七个区开始招聘社区防控专岗人员,总人数达到940人。这些人预计将专门协助社区核酸检测点的运作以及协调社区的封控管理。其中,浦东新区宣布向社会招聘575人,合同期限为2年。香港“免针纸”事件:涉案医生遭逮捕与市民冒险付高价索取背后的故事“免针纸”事件:香港疫情下执法行动折射“核心价值”变迁香港在“压力山大”中放宽新冠边境防疫措施香港“0+3”入境新政是否足以拯救奄奄一息的旅游业香港特首李家超上任百日: 民望创新高,民意仍褒贬不一二十大前夕:中国当局的疫情防控与维稳图像来源,Getty Images图像加注文字,北京近日接连释放信号,暗示新冠病毒“清零”政策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内蒙古自治区和首府呼和浩特的两级共青团组织还宣布,已招募4300多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参与抗疫。呼和浩特在近几日内发现了近4000例感染者。在二十大前夕,中国受新冠疫情波及的城市数量创历史新高。据报道,10月7日,中国共有3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1座城市出现阳性感染者。占中国面积约六分之一的新疆自治区宣布暂停所有客运列车,同时要求民众“非必要不离疆”。新疆官员还就病毒外溢至其他地区而致歉,称其“影响了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下令,要求首都始终保持“临渊履薄”的状态,全力以赴、严防死守。而在今年上半年曾封城两个月的上海宣布,全市各区每周至少展开两次社区核酸筛查,直至11月上旬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则下令,防疫要坚持“杀鸡用牛刀”,防止疫情扩散,“尤其不能外溢到北京”。疫苗开发:寻找“广谱、通用”的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升级版一石二鸟 BA.4和BA.5遇到对手我们是否需要不断打加强针?与病毒长期“共存” 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全球最新疫情数据一览新型冠状病毒专题报道相关主题内容新冠病毒疫情健康卫生 政治中共习近平中國更多相关内容视频, BBC纪录片:三年疫情后中国的清零之困2022年10月4日各国新冠疫情渐次“收尾” 大流行怎么定义?2022年9月26日新冠疫苗:无论吸入、吞咽还是注射 加强剂要一直打下去吗?2022年9月16日香港“免针纸”事件:涉案医生遭逮捕与市民冒险付高价索取背后的故事2022年10月10日中共二十大:党报热词揭示“习时代”的中国变化2022年10月12日中共二十大:谁有可能跻身新一届政治局常委2022年9月28日头条新闻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 TikTok在美面临被迫出售或彻底被禁6 小时前俄罗斯大选:精心控制的投票将让普京获得第五任期9 小时前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为何在中国大陆拿下票房冠军2024年3月12日特别推荐以色列有可能“消灭”哈马斯吗?2024年3月5日恒指再近历史低点 香港走向“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还是寄望“由治及兴”2024年1月30日北京施压与台湾“断交潮”持续:民众有何看法?邦交国会否“清零”?2024年1月25日碧桂园森林城市:中国开发商在马来西亚建造的“鬼城”2023年12月5日民粹主义还在进一步席卷全球?它对民主构成威胁吗?2023年12月7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首次转负 外企对中国失去兴趣了吗?2023年11月16日“热辣滚烫”的贾玲何以打破中国电影春节票房纪录2024年2月20日美国大选2024:为何特朗普仍如此受共和党人欢迎2024年1月17日偏离传统叙事 用文学和音乐记录自己的第二代台湾裔美国人2024年2月16日热读1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 TikTok在美面临被迫出售或彻底被禁2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为何在中国大陆拿下票房冠军3俄罗斯大选:精心控制的投票将让普京获得第五任期4TikTok美国年轻用户为何对中国威胁论不屑一顾最近更新: 2023年3月14日5中国人口“灰犀牛” :如何避免2050年的养老危机6耶鲁大学校名的来源 :一位在印度从事贪婪奴隶交易的捐赠者7中国科技公司真的会带来安全风险吗?最近更新: 2023年3月25日8金门渔船翻覆事件余波未了 两岸海空界线默契逐步失效9习近平的反腐斗争为何永无休止10中国两会:总理记者会被取消 打破30年惯例BBC News, 中文BBC值得信赖的原因使用条款隐私政策Cookies联络BBCDo not share or sell my info© 2024 BBC. BBC对外部网站内容不负责任。 阅读了解我们对待外部链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