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官网版|巴图朝鲁是啥意思

作者: tp官网版
2024-03-15 15:38:37

百度安全验证

百度安全验证

网络不给力,请稍后重试

返回首页

问题反馈

巴图鲁(满洲传统封号)_百度百科

满洲传统封号)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巴图鲁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巴图鲁播报讨论上传视频满洲传统封号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巴图鲁(满文:ᠪᠠᡨᡠᡵᡠ,转写:baturu)为满语中“英雄”、“勇士”一词音译,与蒙古语的“巴特尔”(баатар或ᠪᠠᠲᠤᠯᠦ ᠃,)同源,亦音译作拔都。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之称。中文名巴图鲁外文名baturu满    文ᠪᠠᡨᡠᡵᡠ释    义勇来    源蒙古语出    处《元史》目录1名称发展2名称解释3举例名称发展播报编辑巴图鲁(满文:ᠪᠠᡨᡠᡵᡠ,转写:baturu),满语,意为“勇” [1]。源自蒙古语的“英雄”(蒙古语西里尔字母:баатар,蒙古语回鹘字母:ᠪᠠᠲᠤᠯᠦ ᠃,即“巴特尔”)一词,在元、明时期有“拔都”、“拔都鲁”、“把都儿”等不同汉语音译。到了明朝末期,巴图鲁成为女真人的称号,此后又逐渐发展为清朝时期赏赐武将的封号。一般而言,巴图鲁勇号有两种:第一种只作巴图鲁,不再加上别的修饰词语,是为普通勇号;第二种在巴图鲁之上还添加其他字样,是为专称勇号。《元史》中有很多“八都儿”、“拔都儿”、“把都儿”、“八都鲁”之记载,此乃巴图鲁之同名异译。在蒙语中大部分作为人名。偶尔也有作为赐号出现的。但巴图鲁作为一种赏赐手段,大量赐封将士,则在清朝。《五体清文鉴》译为“勇”,《清文汇书》译为勇强之勇,勇冠三军之勇,勇为之勇。勇将即baturu haha。 “国朝崇尚武功,锡封世袭至为优渥,其临阵冲锋尚有赐巴图鲁号者。巴图鲁乃清语,犹汉文称能干,谚云好汉也。” 清代作为对作战官员的称号,称为勇员。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鲁上尚加有字样,分为清字勇号如达桑巴图鲁;汉字勇号如劲勇巴图鲁两种。 清初,赐巴图鲁名号并不多,而且赐号者多同时赐谥。从天命迄咸丰二百余年赐号仅三十三人,而且获赠勇号者均为满人,且均为武将,嘉道间始及汉人。咸丰时间有文臣,后来文员增至十二人。 而同治朝以后,赐巴图鲁名号已经太过于冒滥,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清廷先后赏赐巴图鲁名号不下几十人。 并且绝大多数赏赐给汉人,满人仅英翰、者贵二人。后来,获得进行赐谥的只有程学启等数人。此外,洋人毕乃尔也曾获得清朝赐予的勇号。因此,刘锦藻指出:“虽值多事之秋,宜广酬庸之典。然声名卓著者实屈指可数。”名称解释播报编辑普通勇号仅见于清前和清初。起初直接加于获封之人的原名之下,后来则改加于本人原名之上。专称勇号可见于清朝各个时期。开始仅上加满语词冠于巴图鲁之前,清中后期开始使用汉字,仅限两字,通常称作“某勇巴图鲁”。所赐字号有时是可以更改的。起初获封者得此称号后,便只称勇号,不再称本名,擅自呼以原名者会被治罪,而且为避免重复,专称勇号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一样的情况,不同时期则可。到了清朝中后期则有所变化。至嘉庆初年,开始有人获封同一满语名称但汉字音译不同的勇号;到了同治年间则出现了获封勇号一模一样的例子。虽然与入关前制度相悖,但因当时专称勇号已经不再替代获封者本人的原名,因而有所重复也已非要紧之事。专称巴图鲁的字号虽然有满、汉文字之分,但所赐之人并不因文字之别而产生满汉之限。有很多满洲人获汉字勇号、蒙古人获汉字勇号、汉人获满字勇号的例子。满字、汉字勇号本来无所谓高低差别,但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武将获战功后常常会将汉字勇号换为满字,于是便有了由汉字改为满字勇号为“晋号”的说法。巴图鲁之称在于表彰战功,获此称号者遍布各个等级,因此常有小官可得,大官却不可得的情况。文臣掌兵立有功勋之人也可获赐巴图鲁勇号。清兵入关前,因战事频繁,得此荣誉之人较多。然而在康熙至乾隆初年,虽然也有诸多大规模战事,但当时之名将却未有获此殊荣者。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复授巴图鲁勇号,虽功勋卓著之人仍不易获得。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巴图鲁勇号的赏赐逐渐变得非常频繁,比起之前的风气已截然不同。举例播报编辑鳌拜,(ᠣᠪᠣᡳ,oboi)(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结果被生擒之后,死于囚牢中,为影响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满洲第一勇士僧格林沁(蒙古语:Sengge Rinchen,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 Ринчен;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封爵科尔沁郡王、博多勒噶台亲王。封号湍多巴图鲁。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谁才是满清第一巴图鲁? - 知乎

谁才是满清第一巴图鲁?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清朝满族谁才是满清第一巴图鲁?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鳖拜、朱由检、袁崇焕、李成梁、毛文龙、吴三桂...显示全部 ​关注者224被浏览640,094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8​10 条评论​分享​114 个回答默认排序高天流云​一支笔写尽世态炎凉;三尺剑斩断魑魅魍魉。​ 关注仅就真实的历史而言,不要戏说或以发泄情绪为目的乱说,那我可以给出三个答案,欢迎指正。所谓巴图鲁,名号有很多,在努尔哈赤时代,巴图鲁封号只此一种。但自皇太极时代开始,巴图鲁封号前逐渐加入各种前缀,如“额尔克巴图鲁”、“墨尔根巴图鲁”、“壮勇巴图鲁”等等,用以显示封号获得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有清一代,我个人认为从武勇,或者说从战场一线表现来看,最厉害的巴图鲁可能有三个候选人。一、可以空手夺枪的搏击高手——“喀喇巴图鲁”——阿玉锡阿玉锡,准噶尔蒙古人,因犯错要被处以断臂之酷刑,后逃亡,并于雍正十一年(1733)投奔清朝乌里雅苏台(今外蒙古扎布哈朗特)军营从戎。也许是天意,接下来发生的事,再次改变了阿玉锡的命运。在一次训练中,阿玉锡和一名火器营的清军士兵发生了冲突,火器营士兵吃了亏,一怒之下端起火枪,冲着阿玉锡的脑袋就要开枪!自雍正年间和通泊战败后,为对抗准噶尔汗国,清廷西北边防军已经大量装备仿制自中亚的纱图纳尔短管火枪,威力较大,可以说阿玉锡的命只在呼吸之间!闻讯赶来的军官已经来不及阻拦!就在围观众人的一片惊呼声中,只见阿玉锡面不改色,出手如电,在电光火石之间伸手抓住火枪,一拧一拽,已经把枪夺了过来!众人目瞪口呆!这之后,阿玉锡“空手夺火枪”的神勇和武技在喀尔喀蒙古边防军中传了个遍!翌年,外蒙古王公萨拉尔进京陛见乾隆帝,闲谈中说起此事,尚武的乾隆大为钦佩。当即下旨召阿玉锡进京,亲自垂询,并破格提拔为御前侍卫。据旧唐书记载,尉迟敬德可以空手夺槊,号称万中无一,阿玉锡与之相比不差啥!一战封神:阿玉锡参加了乾隆二十年(1755)出师伊犁平定准噶尔之役——格登山之战。此战中,他仅率22名骑兵奇袭格登山山顶,当时格登山上驻有准噶尔蒙古骑兵近万人!在夜色的掩护下,阿玉锡直捣准噶尔大汗达瓦齐大营,最终擒获大小首领二十余人,降者六千五百人,终使准噶尔割据政权覆灭。居功甚伟!乾隆帝两次赐诗阿玉锡,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持铳迎面未及发,直进手夺无逡巡。召见赐银擢侍卫,即命先驱清漠尘。我师直入定伊犁,达瓦齐聚近万军。健卒抡选二十二,曰阿玉锡统其群。还有这样的句子:神勇有如阿玉锡,知方亦复知报恩。今我作歌壮生色,千秋以后斯人闻。散秩大臣,阿玉锡,一看就是练家子二、一等超勇公•箭术无双——“额尔克巴图鲁”——海兰察海兰察,索伦猛将,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清史稿载:海兰察“生有殊力”,箭术绝伦,每次均能冲锋在前,一箭一个敌人,甚至一箭穿心打两个(征缅战役)。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索伦马甲的身份随清军入准噶尔,辉特部台吉巴雅尔反叛,清军到处搜查,他逃入了塔尔巴哈台山中,海兰察奋力追击赶上他,将他射于马下,生擒回营。事后叙功,海兰察被赐号为额尔克巴图鲁,擢二等侍卫。不久,被提拔为一等侍卫,画像被悬挂于紫光阁功臣像中,乾隆帝亲自题写赞词:“于塔巴台,射巴雅尔。是其伟绩,勇鲜伦比”。海兰察号称大清的救火队长,哪里有搞不定的叛军,乾隆就派他去哪里。比如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面对位于川藏边境——建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峭壁上的小金川官寨,海兰察率数百敢死队,趁夜色从悬崖后方攀援而上,如同天降神兵,一举歼灭金川藏军,立下大功!1792年,在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的战役中,海兰察率一千索伦劲旅,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穿插作战,与号称“世界最强雇佣兵”的廓尔喀武士较量!热索桥之战中,廓尔喀军抽掉桥板,在对岸以火枪据守,桥面本身仅容一人过去,桥下是湍急水流。海兰察命部分索伦劲旅从上游绕过去牵制,又指挥清军从正面猛攻,飞夺热索桥!之后攻入尼泊尔本土,一路推进,屡次击败廓军,兵临加德满都。还有,在征缅、平台湾林爽文、镇压甘肃回民起义等诸多难啃的战役中,只要“海超勇”一出马,肯定拿下!据说其所用之弓在十二力以上(能用清弓七力之人即为百里挑一的精锐)!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他是唯一一位完全凭借战功晋升至一等公爵的基层士兵。索伦猛将,多拉尔•海兰察三、壮勇巴图鲁•湘军第一悍将——鲍超。鲍超,字春霆。重庆奉节人,家境贫寒,行伍出身。号称湘军第一悍将。被清廷两次授予巴图鲁名号——壮勇巴图鲁、博通额巴图鲁,这在清代的汉人将领中极为罕见。鲍超所部称之为霆军。曾国藩自己说过,“左宗棠之楚军、李鸿章之淮军,以及自己所辖的湘军各部,均不及鲍超之霆军”。鲍超“年十七入行伍”,作战极为勇猛,经常率领少数兵力跟大队敌军正面硬刚!而且每次都冲锋在第一线!悍不畏死!我们知道,关二爷号称“武圣”,有经典叫“刮骨疗毒”,谈笑自若,为万世敬仰。我们来看看鲍超:咸丰七年,清军进攻九江要塞小池口,太平军死守,清军屡攻不下,这时上级派鲍超出马——清史稿载:鲍超身先士卒,率军猛攻,在剧烈战斗中“枪子贯入顶,右脑脑浆随子迸出,昏绝两日复苏,又滚木打伤左手伤筋,枪子贯穿右膝”。然后歇了几天,又上去打!最终攻克小池口要塞!每次看到这段,我都不知道说啥。太平天国晚期最厉害的是英王陈玉成,屡次击败湘军精锐。但陈玉成最惧怕的就是鲍超!在最关键的太湖小池驿之战中,陈玉成率大军围攻鲍超部,清军总指挥胡林翼见太平军势大,命鲍超撤军。鲍超言道:“狗逆虽悍,能奈我何”!(清军称陈玉成为四眼狗,因陈玉成双眼下各有一黑斑)。坚持以劣势兵力阻击陈玉成,霆军所搭棚帐及营垒全部被太平军猛烈炮火夷为平地!鲍超率军在壕沟中来回穿插,伤亡巨大但死战不退,最终击败陈玉成长达半个多月的连续进攻(三千霆军VS五万精锐太平军),取得了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安庆攻防战之外围作战的最关键胜利。实事求是的说,如果没有这个胜利,清廷要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不知道还要等到猴年马月。1867年,在平定捻军最关键的尹隆河之战中,面对捻军精锐骑兵(捻军大多为骑兵,曾在1865年高楼寨之战中全歼僧格林沁带领的蒙古骑兵),此时的捻军刚刚击败了淮军王牌部队刘铭传部,士气高昂!鲍超临危不惧,指挥所部霆军以少胜多,恶战一场,一举歼灭捻军主力,堪称奇迹!在1880年代的“中俄伊犁争夺”以及“中法战争”中率军驻防关键位置,为俄人、法人所畏惧。鲍超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被伤100多处。光绪十二年(1886年)逝世,谥忠壮。毫不夸张的说,鲍超统帅的霆军是晚清最能打的军队,鲍超本人是晚清第一巴图鲁!晚清第一悍将,鲍超编辑于 2022-02-06 14:30​赞同 516​​15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Freikorps​汉本位者,打倒玛丽安娜,粉碎堕落​ 关注张凤翙老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带侵古论第一巴图鲁,亲自领军朝拜西安内城,推进民族融合事业和民族团结事业。老英雄,老义人张凤翙编辑于 2024-02-13 20:45​赞同 77​​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巴图鲁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图鲁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用法

2另见

3注释

4引证

5参考资料

开关目录

巴图鲁

6种语言

DeutschEnglish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Tiếng Việt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满洲第一巴图鲁”[1]之称的清初权臣鳌拜

本页面有满文字母,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須支持特殊字母与符号才能正確显示为滿文字母,否则可能變成未成連寫體的字母或其他符號。

巴图鲁(满语:ᠪᠠᡨᡠ᠋ᡵᡠ,转写:baturu),意为“英雄”[2]、“勇士”[3],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4],后来成为清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5]。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6],故而又有“勇号”之称[4]。

用法[编辑]

巴图鲁源自蒙古语的“英雄”(蒙古语:ᠪᠠᠭᠠᠲᠣᠷ,西里尔字母:баатар,即“巴特尔”)一词,在元、明时期有“拔都”、“拔都鲁”、“把都儿”等不同汉语音译[7]。到了明朝末期,巴图鲁成为女真人的称号[4],此后又逐渐发展为清朝时期赏赐武将的封号。一般而言,巴图鲁勇号有两种:第一种只作巴图鲁,不再加上别的修饰词语,是为普通勇号;第二种在巴图鲁之上还添加其他字样,是为专称勇号[4]。

普通勇号仅见于清前和清初[注 1][4]。起初直接加于获封之人的原名之下,后来则改加于本人原名之上[注 2][8]。专称勇号可见于清朝各个时期[9]。开始仅上加满语词冠于巴图鲁之前,清中后期开始使用汉字,仅限两字,通常称作“某勇巴图鲁”[5]。所赐字号有时是可以更改的[10]。起初获封者得此称号后,便只称勇号,不再称本名[11],擅自呼以原名者会被治罪[12],而且为避免重复,专称勇号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一样的情况,不同时期则可[注 3][10]。到了清朝中后期则有所变化。至嘉庆初年,开始有人获封同一满语名称但汉字音译不同的勇号[注 4];到了同治年间则出现了获封勇号一模一样的例子[注 5]。虽然与入关前制度相悖,但因当时专称勇号已经不再替代获封者本人的原名,因而有所重复也已非要紧之事[13]。专称巴图鲁的字号虽然有满、汉文字之分,但所赐之人并不因文字之别而产生满汉之限。有很多旗人将领获汉字勇号[注 6]、汉人将领获满字勇号[注 7]的例子[14]。满字、汉字勇号本来无所谓高低差别,但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武将获战功后常常会将汉字勇号换为满字,于是便有了由汉字改为满字勇号为“晋号”的说法[13]。

巴图鲁之称在于表彰战功,因此常有小官可得,大官却不可得的情况[5]。文臣掌兵立有功勋之人也可获赐巴图鲁勇号[5]。清兵入关前,因战事频繁,得此荣誉之人较多。然而在康熙至乾隆初年,虽然也有诸多大规模战事,但当时之名将却未有获此殊荣者[13]。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复授巴图鲁勇号,虽功勋卓著之人仍不易获得。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巴图鲁勇号的赏赐逐渐变得非常频繁,比起之前的风气已截然不同[15]。

另见[编辑]

巴特尔

梁朝桂

黄马褂

烏斯滿·巴圖爾

拔都

苏赫巴托

乌兰巴托

董福祥

劉錦棠

注释[编辑]

^ 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伯礼敦、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还有穆克谭、吴巴海等人

^ 比如额亦都,《太祖武皇帝实录》称其为“厄一都把土鲁”(额亦都巴图鲁),而《东华录》则作“巴图鲁额亦都”

^ 例如安费扬古于天命年间获封“硕翁科罗巴图鲁”,其死后劳萨又于天聪八年(1634年)又获得该勇号,同年图鲁什也获追封为“硕翁科罗巴图鲁”,因为他们并非同时存世

^ 如乌什哈达获封“法福哩巴图鲁”、富志那为“法福礼巴图鲁”、王文雄为“法佛礼巴图鲁”,三者所得称号在满语中实为一词。

^ 如赵德光、周达武、李长乐同时赐号“博奇巴图鲁”;余际昌、滕嗣武、曾国荃同时赐号“伟勇巴图鲁”;程学启、郑国魁同时赐号“勃勇巴图鲁”。

^ 如福康安获封“嘉勇巴图鲁”、达三泰为“常勇巴图鲁”、果权为“志勇巴图鲁”、德楞泰为“继勇巴图鲁”

^ 如罗思举获封“苏勒芳巴图鲁”、张国樑为“霍罗绮巴图鲁”、唐友耕为“额勒莫克依巴图鲁”。

引证[编辑]

^ 搜狐新闻:考证显示,“满洲第一勇士” 鳌拜祖籍长春双阳. [201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 郑天挺 2009,第189頁

^ 安双成 1993,第396頁

^ 4.0 4.1 4.2 4.3 4.4 郑天挺 2009,第190頁

^ 5.0 5.1 5.2 5.3 郑天挺 2009,第193頁

^ 郑天挺 2009,第193頁

^ 郑天挺 2009,第189-190頁

^ 郑天挺 2009,第190-191頁

^ 郑天挺 2009,第191-192頁

^ 10.0 10.1 郑天挺 2009,第192頁

^ 郑天挺 2009,第191頁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 1980,第1219頁

^ 13.0 13.1 13.2 郑天挺 2009,第194頁

^ 郑天挺 2009,第193-194頁

^ 郑天挺 2009,第195頁

参考资料[编辑]

安双成. 《满汉大词典》.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3 [2012-08-29]. ISBN 97878052737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郑天挺. 《探微集》. 中华书局. 2009 [2012-08-29]. ISBN 97871010698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 《满文老档(译著)》. 中华书局. 1980 [2012-08-29]. ISBN 9787101005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巴图鲁&oldid=77385966”

分类:​清军人物清朝政府奖励巴图鲁蒙古语借词满语词汇中国军事奖项或勋章隐藏分类:​含有滿語的條目含有蒙古語的條目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15:17。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

满清“巴图鲁”是何称号?如何能获封此称号?_金时期

满清“巴图鲁”是何称号?如何能获封此称号?_金时期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母婴

健康

历史

军事

美食

文化

星座

专题

游戏

搞笑

动漫

宠物

无障碍

关怀版

满清“巴图鲁”是何称号?如何能获封此称号?

2018-10-01 09:00

来源:

季我努学社

原标题:满清“巴图鲁”是何称号?如何能获封此称号?

“巴图鲁”是满语baturu,在汉语中的意思是“英勇”、“勇猛”,它是清朝皇帝赐予有功之臣的一个名号,出现于后金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在当时,满族精于骑射,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在长期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勇猛的战士,为了对他们进行嘉奖,于是一批巴图鲁应运而生。

巴图鲁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封为巴图鲁呢?从其字面意思上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推断是勇猛立下战功的人,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四类人:第一类便是在某次战役中表现英勇者,比如努尔哈赤时期曾斩杀哈达兵三骑的安费扬古。这类人因有显赫的战功,因此被赐巴图鲁称号的情况最为普遍。第二类是在好几次战争中都表现出色,因累积战功而受赐封者,比如劳萨。第三类是受降、斩杀敌众者;第四类便是在战争中受伤甚至死亡者,因此巴图鲁并非只授予在世者,对战死者也是一种追封。应该注意的是,巴图鲁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被赐巴图鲁的人不会因此而加俸禄、升官。它的授予标准是战争中的表现,因此不分等级,低至无名士卒也有获封巴图鲁的机会。

福建水师提督健勇巴图鲁蔡攀龙

有清一代,巴图鲁的赐号也经历一个变化过程,早在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了表彰将士们的英勇表现,便赐予他们巴图鲁的称号,但这时能享有此一称号的人数极少,努尔哈赤时期共有6人,皇太极时期共17人,而且只有满族人才能得此赐号。这时的“巴图鲁”称号也比较单一,除了统一的“巴图鲁”之外,少数巴图鲁赐号前会加上蒙语前缀,比如穆尔哈齐被赐予 cing baturu(青巴图鲁)。

展开全文

第二个阶段为清朝建立初期,即顺治到乾隆时期,这时满清入关没多久,各地叛乱、起义屡禁不止,被授予“巴图鲁”的情形也更为复杂,因此清朝完善了巴图鲁这一名号制度,由单一的“巴图鲁”称号向复合式巴图鲁封号转变,出现了满语复合巴图鲁和其他语音符合巴图鲁,也就是“语言+巴图鲁”的形势,比如siribaturu 锡利巴图鲁(满语复合巴图鲁)、库木勒济特依巴图鲁(蒙古语复合巴图鲁)、健勇(汉语复合结构的巴图鲁)等。而且巴图鲁的封号也不再被满族人所独占,主要评判标准是战场表现。同时,巴图鲁数量的多少与当时战争形势有关,清顺治朝仅有俩人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但是到了乾隆朝,有68人被赐予巴图鲁的封号。

领队大臣贵州镇远镇总兵僧格巴图鲁敖成像

巴图鲁们在巩固清朝统治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清朝镇压各地反清复明判断的倚靠力量,为维护清朝统治、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政治日益腐败的晚清,巴图鲁们也是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

参考文献:

1.邹兰欣:《简述满语赐号“巴图鲁”》,《满族研究》1999年第4期。

2.綦中明:《清代“巴图鲁”封号及其文化内涵》,《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8卷第6期。

3.綦中明、刘丽华:《清代baturu(巴图鲁)赐号考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首页

商城

注册

登录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返回首页

15秒以后自动返回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     ©2024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首页

商城

注册

登录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返回首页

15秒以后自动返回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     ©2024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巴图鲁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图鲁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用法

2另见

3注释

4引证

5参考资料

开关目录

巴图鲁

6种语言

DeutschEnglish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Tiếng Việt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满洲第一巴图鲁”[1]之称的清初权臣鳌拜

本页面有满文字母,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須支持特殊字母与符号才能正確显示为滿文字母,否则可能變成未成連寫體的字母或其他符號。

巴图鲁(满语:ᠪᠠᡨᡠ᠋ᡵᡠ,转写:baturu),意为“英雄”[2]、“勇士”[3],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4],后来成为清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5]。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6],故而又有“勇号”之称[4]。

用法[编辑]

巴图鲁源自蒙古语的“英雄”(蒙古语:ᠪᠠᠭᠠᠲᠣᠷ,西里尔字母:баатар,即“巴特尔”)一词,在元、明时期有“拔都”、“拔都鲁”、“把都儿”等不同汉语音译[7]。到了明朝末期,巴图鲁成为女真人的称号[4],此后又逐渐发展为清朝时期赏赐武将的封号。一般而言,巴图鲁勇号有两种:第一种只作巴图鲁,不再加上别的修饰词语,是为普通勇号;第二种在巴图鲁之上还添加其他字样,是为专称勇号[4]。

普通勇号仅见于清前和清初[注 1][4]。起初直接加于获封之人的原名之下,后来则改加于本人原名之上[注 2][8]。专称勇号可见于清朝各个时期[9]。开始仅上加满语词冠于巴图鲁之前,清中后期开始使用汉字,仅限两字,通常称作“某勇巴图鲁”[5]。所赐字号有时是可以更改的[10]。起初获封者得此称号后,便只称勇号,不再称本名[11],擅自呼以原名者会被治罪[12],而且为避免重复,专称勇号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一样的情况,不同时期则可[注 3][10]。到了清朝中后期则有所变化。至嘉庆初年,开始有人获封同一满语名称但汉字音译不同的勇号[注 4];到了同治年间则出现了获封勇号一模一样的例子[注 5]。虽然与入关前制度相悖,但因当时专称勇号已经不再替代获封者本人的原名,因而有所重复也已非要紧之事[13]。专称巴图鲁的字号虽然有满、汉文字之分,但所赐之人并不因文字之别而产生满汉之限。有很多旗人将领获汉字勇号[注 6]、汉人将领获满字勇号[注 7]的例子[14]。满字、汉字勇号本来无所谓高低差别,但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武将获战功后常常会将汉字勇号换为满字,于是便有了由汉字改为满字勇号为“晋号”的说法[13]。

巴图鲁之称在于表彰战功,因此常有小官可得,大官却不可得的情况[5]。文臣掌兵立有功勋之人也可获赐巴图鲁勇号[5]。清兵入关前,因战事频繁,得此荣誉之人较多。然而在康熙至乾隆初年,虽然也有诸多大规模战事,但当时之名将却未有获此殊荣者[13]。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复授巴图鲁勇号,虽功勋卓著之人仍不易获得。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巴图鲁勇号的赏赐逐渐变得非常频繁,比起之前的风气已截然不同[15]。

另见[编辑]

巴特尔

梁朝桂

黄马褂

烏斯滿·巴圖爾

拔都

苏赫巴托

乌兰巴托

董福祥

劉錦棠

注释[编辑]

^ 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伯礼敦、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还有穆克谭、吴巴海等人

^ 比如额亦都,《太祖武皇帝实录》称其为“厄一都把土鲁”(额亦都巴图鲁),而《东华录》则作“巴图鲁额亦都”

^ 例如安费扬古于天命年间获封“硕翁科罗巴图鲁”,其死后劳萨又于天聪八年(1634年)又获得该勇号,同年图鲁什也获追封为“硕翁科罗巴图鲁”,因为他们并非同时存世

^ 如乌什哈达获封“法福哩巴图鲁”、富志那为“法福礼巴图鲁”、王文雄为“法佛礼巴图鲁”,三者所得称号在满语中实为一词。

^ 如赵德光、周达武、李长乐同时赐号“博奇巴图鲁”;余际昌、滕嗣武、曾国荃同时赐号“伟勇巴图鲁”;程学启、郑国魁同时赐号“勃勇巴图鲁”。

^ 如福康安获封“嘉勇巴图鲁”、达三泰为“常勇巴图鲁”、果权为“志勇巴图鲁”、德楞泰为“继勇巴图鲁”

^ 如罗思举获封“苏勒芳巴图鲁”、张国樑为“霍罗绮巴图鲁”、唐友耕为“额勒莫克依巴图鲁”。

引证[编辑]

^ 搜狐新闻:考证显示,“满洲第一勇士” 鳌拜祖籍长春双阳. [201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 郑天挺 2009,第189頁

^ 安双成 1993,第396頁

^ 4.0 4.1 4.2 4.3 4.4 郑天挺 2009,第190頁

^ 5.0 5.1 5.2 5.3 郑天挺 2009,第193頁

^ 郑天挺 2009,第193頁

^ 郑天挺 2009,第189-190頁

^ 郑天挺 2009,第190-191頁

^ 郑天挺 2009,第191-192頁

^ 10.0 10.1 郑天挺 2009,第192頁

^ 郑天挺 2009,第191頁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 1980,第1219頁

^ 13.0 13.1 13.2 郑天挺 2009,第194頁

^ 郑天挺 2009,第193-194頁

^ 郑天挺 2009,第195頁

参考资料[编辑]

安双成. 《满汉大词典》.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3 [2012-08-29]. ISBN 97878052737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郑天挺. 《探微集》. 中华书局. 2009 [2012-08-29]. ISBN 97871010698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 《满文老档(译著)》. 中华书局. 1980 [2012-08-29]. ISBN 9787101005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巴图鲁&oldid=77385966”

分类:​清军人物清朝政府奖励巴图鲁蒙古语借词满语词汇中国军事奖项或勋章隐藏分类:​含有滿語的條目含有蒙古語的條目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15:17。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

清朝赏武官各种“巴图鲁”称号,仅仅是荣誉称号吗?都有什么含义? - 知乎

清朝赏武官各种“巴图鲁”称号,仅仅是荣誉称号吗?都有什么含义?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历史清朝清朝赏武官各种“巴图鲁”称号,仅仅是荣誉称号吗?都有什么含义?以张勋为例,先后被赏“壮勇巴图鲁”、“巴图隆阿巴图鲁”关注者30被浏览20,70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添加评论​分享​3 个回答默认排序Hasuran Li​语言文化等 2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巴图鲁,满文baturu,本意是「勇(猛的)」的意思。这个词在做称号的时候就是……称号而已……平时也可以用来当做名字啊,或者单独用作形容词什么的,比如形容人mangga baturu(英勇)。巴图鲁在清初的时候就用于称号了,比如说舒尔哈齐,称号darhan baturu;再比如觉昌安二子,Lidun baturu——这里baturu就是他的称号。张勋的「巴图隆阿巴图鲁」,其实就是「壮勇巴图鲁」的满文音译,满语说「baturungga baturu」。是同一个称号。发布于 2015-01-17 19:22​赞同 36​​2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浪涯踏青​ 关注荣立一等功发布于 2015-02-04 07:35​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百度安全验证

百度安全验证

网络不给力,请稍后重试

返回首页

问题反馈

巴图朝鲁:大爱谱写历史人物,用心传播民族文化 _中国网草原频道

巴图朝鲁:大爱谱写历史人物,用心传播民族文化

_中国网草原频道

 

草原儿女>草原骄子>

巴图朝鲁:大爱谱写历史人物,用心传播民族文化

2018-04-12 11:31:42 | 来源:阿拉善日报 | 作者:赵海荣 | 责任编辑:阿艺思

摘要:巴图朝鲁在读中小学时就爱看电影、戏剧,萌生过写剧本拍电影的梦想,后来从事了新闻工作,累累成果让他成为阿拉善第一代高级记者。在此期间他一直没忘当年的梦想,经过刻苦努力,他成长为阿拉善一位土生土长的著名剧作家。

在近代阿拉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位末代蒙古族王爷,一位是阿拉善和硕特旗和硕亲王达理扎雅,另一位是额济纳旗旧土尔扈特旗郡王塔旺嘉布。这两位王爷思想开明、胸襟广阔,特别是他们在维护国家统一、建设新中国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阿拉善近代历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他们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阿拉善旗第九代十任札萨克和硕亲王达理扎雅(以下简称达王),出生在阿拉善旗定远营,少年时代住京城罗王府,并在北京读书,受过新文化运动思想影响。夫人(福晋)金允诚是光绪皇帝胞弟、末代皇帝溥仪七叔载涛的女儿,她对中华文化有很深的造诣,为阿拉善的文化教育事业做过积极贡献,阿拉善最早的学校即由她创办,学生中除了招收王公官吏子弟外,还招收普通旗民子女和牧区儿童入学。阿拉善亲王除了支持兴办学校,培养人才,还接纳过大量外地灾民、商贩等定居阿拉善,因此得到阿拉善各族百姓的尊重和爱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这种混乱对阿旗政治生活也产生了影响。面对阿旗严重的政治动荡、官吏不和、经济衰败、旗民贫困的局面,达王满怀雄心和抱负,毅然从京城回旗亲政,对阿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抗日战争爆发后,达王为加强边疆防务,抗击侵略,成立阿拉善旗区防司令部,以亲兵马队为基础,建立阿旗保安总队,举办军事训练班,培养军事骨干人才,增强了亲兵战斗力。这支队伍在阿旗和平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2月,达理扎雅委派代表晋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表明了起义的态度。9月23日,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达理札雅代表全旗,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毛泽东发去致敬电,宣布脱离国民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定远营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宣布阿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给予了他很高的荣誉,担任过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另一位末代王爷塔旺嘉布(以下简称塔王)于1938年继任扎萨克,成为额济纳旗旧土尔扈特部第十二代王爷,也是最后一代额济纳土尔扈特王爷。“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派遣间谍到额济纳建立据点,搜集各种情报,企图逐步向西北各省渗透。并以“恢复成吉思汗版图”和“东亚共荣圈”为骗局,散布“抗日亡国论”,煽动塔旺嘉布参加德王的伪蒙政权。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晓以民族大义,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及揭露“大蒙古主义”、“东亚共荣圈”的反动本质后,使塔王消除了“恐日”思想,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抗日信心,与我党地下工作者紧密合作,指挥亲兵将日本特务驱逐出旗境。1949年9月27日,塔旺嘉布发出了致杨得志并转呈毛泽东、朱德的通电,宣布额济纳旗起义,接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塔旺嘉布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特别是他坚决支持中央军委在额济纳建设导弹综合试验基地的计划,带领牧民让出最好的草场支持国防建设,为新中国建设留下了动人的一章,至今传为佳话。阿拉善两位末代王爷的故事正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还是记者的巴图朝鲁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收搜集整理有关达王的资料并采访当事人,和另一位阿拉善作者辛天宝共同完成了电视连续剧《阿拉善亲王》的创作。后来,巴图朝鲁又独自完成了电影剧本《土尔扈特郡王》的创作。如今,两位阿拉善末代王爷的故事均由阿拉善剧作家巴图朝鲁搬上了银屏银幕,尘封已久的那段阿拉善历史又呈现世人。二巴图朝鲁出生于阿拉善左旗南部厢根达来一个蒙古族牧民家庭。他还在读中小学时就爱看电影、戏剧,萌生过写剧本拍电影的梦想,后来从事了新闻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累累成果让他成为阿拉善第一代高级记者。在此期间他一直没忘当年的梦想,经过刻苦努力,他成长为阿拉善一位土生土长的著名剧作家。巴图朝鲁是位儒雅的作家,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和牧民广交朋友,足迹踏遍了阿拉善的戈壁沙漠,积累了大量文学素材。他除写了大量反映阿拉善政治经济发展的消息、通讯外,还写过报告文学、电视纪录片、广播剧、散文等,许多作品在国家、自治区级广播电视、报刊上播出或发表并获奖。在业余时间他一直默默坚持戏剧、影视创作,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成为我盟戏剧创作的佼佼者。有人说当今文艺界充满浮躁,巴图朝鲁却不事张扬,甚至在阿拉善文化圈中也很少见他的影子。戏剧创作由于体裁的特殊性,在阿拉善创作戏剧的作家还不多,而巴图朝鲁几十年来一直默默坚持戏剧创作实属难能可贵。如今他创作的歌舞剧、蒙古剧等填补了阿拉善戏剧创作的许多空白,在阿拉善文坛竖起一根标杆。他创作的舞台剧(蒙汉文版)《巴丹吉林传说》已入选2015年第12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这是是阿拉善本土作家戏剧作品首次入选。他创作的歌舞剧(蒙汉文)《跤王·夏力宾》在2012年、2013年荣获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电影、电视剧、戏剧优秀剧本奖。此剧已由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开始排演。他创作的蒙古剧(蒙汉版)《玛奈乌兰牧骑》2016年由额济纳旗乌兰牧骑排演。2017年由他创作的广播连续剧《巴丹吉林故事》分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阿拉善广播电视台播出,并获第14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广播剧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沙漠散记》以白描的手法真实记述了沙漠奇观、人物、动物、植物等,内蒙古著名作家、评论家白雪林称赞是一部难得的阿拉善风物志。他是阿拉善第一个将阿拉善两位末代王爷形象推上银屏的作家。为了更好再现两位真实的末代王爷,他翻阅了大量档案,逐一采访了健在的上到协理、台吉,下到王爷的贴身警卫等人。1994年由他创作的12集电视连续剧拍摄完成,在国内上映。2016年创作完成的电影剧本《土尔扈特郡王》也已搬上银幕。至此,阿拉善两位末代王爷传记影视全部由他创作完成。这两部影视的成功创作填补了阿拉善电视、电影创作的空白。三有过创作经历的人都知道,写真实人物,特别是塑造年代近的人物避讳很多,容易惹上是非,往往出力不讨好。写《阿拉善亲王》时,巴图朝鲁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他成了档案馆常客。同时走访了当年的协理、台吉、王爷的警卫。他还到北京罗王府访问达王儿女儿,又去呼和浩特市上门采访当年在阿拉善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干部。嫁给土司的王爷小女儿定居在兰州市,他也多次去拜访核实有关事件。这部电视剧中的大多情节都有历史根据,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巴图朝鲁创作非常认真,《阿拉善亲王》这部剧本他先后修改了七次。剧本出来后在1991年他专程赴北京市找到著名演员和导演于洋,当面请教。于洋看了剧本非常高兴,还热情地在家请他吃饭。但也告诉他发生在近代的事,又是真人真事,执导起来顾虑太多。后来他得知著名导演谢晋在宁夏银川市拍摄由张贤亮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改编的电影《老人与狗》,便通过内蒙古籍演员斯琴高娃引见拜访了谢晋。谢晋导演认真看了剧本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达王这部戏故事很新颖,内容上有很大突破。过去我们在此类戏里塑造的王爷、土司大都是反面人物,这部戏突出了一位王爷的正面形象。可以说是我国解放以来电影创作史上的一个突破。”但也说出了和于洋一样的顾虑,戏里的人物是真人真事而且又是近代的事情,许多当事人还健在,拍摄后容易起争议。《阿拉善亲王》一剧围绕主人公达理扎雅亲王执政阿旗时所发生的一连串真实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冲突深刻、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地展示了上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期间阿拉善发生的故事,特别是在抗日、内战等动荡年代中,亲日还是抗日、跟着国民党走还是拥护共产党等重大抉择面前亲王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弃暗投明,坚定拥护共产党的故事,披露了阿拉善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让那段历史活生生地再现在世人面前。一晃时间到了1993年夏,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这部戏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导演孙志强执导开拍,著名演员图们主演达王,1994年8月正式上映。此剧一经上映便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中播出,随后浙江、云南、新疆、甘肃、宁夏等多家电视台相继播映,受到广泛好评。不论在城镇还是牧区一时间成为阿拉善人人谈论的话题。阿拉善的这位大清驸马、亲王形象第一次走上了银屏,让世人第一次知道了阿拉善戈壁那段历风云史。此剧先后获全国电视艺术“骏马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这在阿拉善也是首次。2015年经额济纳旗委宣传部的请托,巴图朝鲁又接受了电影(蒙汉版)《土尔扈特郡王》的创作任务。额济纳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的一部分,在阿拉善左旗出生的巴图朝鲁对土尔扈特郡王并没有像阿拉善亲王那样熟悉。接受任务后他在额济纳住了近一个月,除了档案馆,他采访了数十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郡王的形象终于在他眼前活泛起来。达王和郡王是两个个性迥异的人。达王政治上开明,与夫人金允诚都是在北京接受文化教育,做事多有士族之风,生活习惯较贵族化;而郡王既率性又朴实无华,多有平民之风。作为一代郡王,他的王府直到1945年才建成。他身上很少穿戴绫罗绸缎,更接近老百姓。平时路遇牧民搭建帐蓬,他会立即下马帮忙搭建,有时甚至帮牧人打水饮畜、替牧人放牧。额济纳的老一代牧民说起他感情很深,亲切地叫他“赛阿哈”(好大哥)。《土尔扈特郡王》剧本写完后,内蒙古电影家协会还专门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专家们认为这部剧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地写出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平民化王爷。2016年9月蒙汉版电影《土尔扈特郡王》拍摄制作完毕。同年11月剧本入选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草原文化精品工程”,获优秀剧本奖。《阿拉善亲王》和《土尔扈特郡王》两部影视均弘扬了真善美,记录了草原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较高。巴图朝鲁在塑造两位王爷的形象时特别注重历史性、文学性与哲理性的结合。他认为历史是昨日的积淀,读懂历史才能读懂未来。这两部影视由于在艺术上符合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作为主旋律影视同样深深地感染着观众。巴图朝鲁的剧本讲究叙事和表现手法,主题上不是一味歌功颂德、刻板说教,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感历程等线索,融入了更多故事性元素,展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如电影中的土尔扈特郡王不仅是一位亲民的王爷,他的感情生活也十分真实。内蒙古戏剧界专家认为巴图朝鲁创作的影视剧本中人物有故事、情节动人,故事的推进逻辑缜密。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人物行为、心理的细节描写是一个故事能否打动人的关键,他创作的剧本细节动人,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人性的美好。另外,专家们评价巴图朝鲁的剧本创作立足于现实生活,描写真实的历史。在展现历史人物时非常重视人物性格的真实刻画,从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中挖掘戏剧性,表现其社会意义。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他刻画的人物除反映出时代的烙印外,还显示出一种时代精神,为观众所相信、接受。巴图朝鲁塑造的阿拉善两位末代王爷都表现了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家乡这一主题。作者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自觉地将“爱国”的主流价值观“嵌入”艺术的叙事故事之中,消融在艺术化、直观化、形象化,接地气的故事、场景和人物形象之中。剧中人物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与热爱,对养育自己的阿拉善戈壁的赤子之心,对戈壁文化的情有独钟,对苍天圣地发自肺腑的热爱与深情,对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渴望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两位王爷的形象可亲、可敬、可信,既平凡而又崇高。剧作家巴图朝鲁正用自己的行动印证,火热的生活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用自己的艺术追求,丰满着自己的人生。原标题:巴图朝鲁与他的影视创作

分享到

精彩图集

巴音布鲁克:新疆最美的草原之...

春到阿尔金山

大青沟:“八百里瀚海”中的绿...

内蒙古巴彦淖尔警方守护迁徙候...

内蒙古草原牧民喜接春羔

来呼伦贝尔,感受“最纯净的草...

· 阿拉善“铁腕”治理腾格里晾晒池成效显著...

· 宁夏禁牧封育15年:生态和经济发展“双...

· 青海湖畔草原“美化师”:走出一片绿水青...

· 扎鲁特旗年内完成沙地治理45.2万亩

点击排行

 

阿拉善日报